山东黄河三角洲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完成
9年时间鸟类种类增加3种
2016年05月0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5月3日讯(记者 段学虎) 近日,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顺利完成,经统计显示,黄河三角洲湿地共记录到水鸟67种,与1997年同步调查相比,鸟类总数稳中稍升,种类比9年前增加3种。
据了解,本次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于4月18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开序幕,调查组成员包括湿地国际专家、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2名成员组成。经过7天的野外实地观测,调查工作于24日结束。本次调查共记录到67种水鸟,总数139078只,其中鸻鹬类33种,127387只,数量较多为大杓鹬、黑腹滨鹬、白腰杓鹬、灰鸻等。鸻鹬类水鸟多集中分布于96河道河口滩涂至甜水沟、大汶流管理站南海堤滩涂湿地、广利支脉河口、挑河口滩涂湿地。本次调查超过1%国际数量标准的水鸟17种,单次调查监测到最多数量的鸟群达50000多只。
从历史数据来看,本次水鸟调查与1997年同步调查(126979只)相比,数量基本保持稳定,1997年鸟类总数为126979只,本次调查的鸟类总数为139078只。另外观测鸟类种类比上次增加3种。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调查的详细科学报告,将会在不久正式公布。本次调查为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鸟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另外,通过本次调查,也间接证明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卓有成效,鸟类种群的总数和种类均实现了稳中上涨,也说明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较好。

保护区内鸟类翔集。(通讯员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