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关注
山东新闻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报料
评论
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挖掘机”遇上“洛阳铲”
广饶县文物部门表示,动工之前先考古本报记者李玉亮通讯员赵金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分享到:
【PDF版】
考古人员在怡景苑回迁安置小区动工前的发掘现场。
在地下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埋藏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地下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变得十分重要。对此,广饶县文物部门在重大工程动工之前先行介入,避免了对地下文物造成破坏。
加强野外巡查和抢救发掘
避免建设带来的文物破坏
推进城镇建设是缔造现代文明之举,但对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文明却是一个威胁。怡景苑回迁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广饶县城旧城南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傅家遗址保护区以北。为避免地下文物遗存在施工建设中遭到人为破坏,今年2月至3月,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保管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项目用地区域的考古勘探工作。
通过近5万平方米的勘探,基本搞清了项目区实际占压傅家遗址的面积,同时,还发现墓葬36座、灰坑2座,较全面了解了项目区地下文物分布情况,为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勘探结束后,从6月26日至8月20日,该部门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怡景苑小区工程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共开5x10米探方18个、2x70米探沟一条,实际发掘面积约1100平方米,发现东周时期的灰坑60个、水井3眼,北宋及清代墓葬20余座,出土比较完整的文物313件,其中陶瓷器58件、石器4件、骨蚌器31件、玻璃器3件、钱币202枚,其他铜锡金属器15件。
11月下旬,该部门又用了1周时间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完成了青岛董家口至东营原油管道(广饶段)工程区考古调查工作。另外,还先后圆满完成尚能集团新建厂区、迎宾路东延工程、胜利油田东辛输油管线(广饶段)建设项目区、大王金泰集团油浆综合利用项目区共4个项目区的文物勘探调查工作。
修路前挖出陶片
广饶县“长”了三千岁
正是依靠对重大工程动工前的勘探介入,广饶县文物部门今年颇有收获。4月3日,在省道323(潍高路)改线二期工程(广饶段)修建之前,考古人员对拟定线路沿线进行了遗址考古勘探。当考古工作进行到紧邻潍高路新线西头的西大张村南头时,地上散落的一些不显眼的陶片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我们这里离临淄的后李村后李文化遗址不远,所以这里发现后李文化遗址是完全有可能的。”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保管部主任赵金告诉记者,后来这些标本经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论证,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商、周、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
据专家介绍,此前广饶境内出土的最早期文物残片多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后李文化时期的遗存。赵金说:“我们一直认为广饶的历史也就5000年左右,通过这次勘探,新发现了这处后李时期的遗址,将广饶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你家的“宝贝”可捐可卖 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文物征集是今年东营市博物馆的重点工作之一。一年来,该馆采取“外出征集”和“馆内坐收”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了对社会流散文物,特别是民俗文物的征集,截至目前共征集各类文物259件,比去年全年征集的42件大大增加。
其中配合孙武祠环境提升工作,东营市博物馆抽调人员,先后赴花官镇、乐安街道、大王镇等乡镇征集石磨126块。配合博物馆二楼民俗展改造项目,征集镰刀、织布梭、老唱片、粮票等各类民俗文物54件。配合城乡建设工程,先后在县城綦公路、月河路等建设工地征集各类出土文物79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A01版:黄三角早报
第A02版:黄三角早报·清风谭
第A03版:黄三角早报·早报眼
第A04版:黄三角早报·早报眼
第A05版:黄三角早报·专题
第A06版:黄三角早报·城中事
第A07版:黄三角早报·城中事
第A08版:黄三角早报`·广告
第A09版:黄三角早报·城中事
第A10版:黄三角早报·今日广饶
第A11版:黄三角早报·今日广饶
第A12版:黄三角早报·今日广饶
第A13版:黄三角早报·今日广饶
第A14版:黄三角早报·财金
第A15版:黄三角早报·财金
第A16版:黄三角早报`·广告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