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协会泛滥 到底谁在骗谁?
2014年12月2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自称是经过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但在民政部网站上却查询不到相关记录,只用交纳1.45万元的会员费,就能成为协会的副理事长。如今,遭到质疑的“中国营养协会”,又开始筹备2014年年会并开始招揽合作赞助商。经查,在香港同样查不到该协会的注册信息,仅能查到一家名为“中国营养协会有限公司”的企业。
  不用说,“中国营养协会”又是一个“牙防组”,是纯粹为骗钱而成立的假冒组织。花点钱在香港成立一个“中国营养协会有限公司”,回头就在国内以“中国营养协会”的名义,明码标价招募会员和赞助商,给钱就能拿到牌匾,就能得到荣誉。类似骗子协会,之前媒体已经曝光过很多,手法大同小异,敛财数目却一个比一个惊人,实在是让人有些大惑不解。
  不解之一,相关政府部门为什么长期不管不查?面对记者的咨询,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回答,竟然只说“你自己要谨慎一点”!任何骗子协会想要大肆骗钱,必然不会无声无息,不可能做到毫无踪迹;类似的社会咨询,其实就是查处骗子协会的线索所在。如果相关主管部门只满足于让公众“自己谨慎一点”,没人管的骗子协会焉能不如入无人之境?
  不解之二,协会收费有没有具体标准和严格约束?无论是认证组织,还是协会组织,动辄都以收取赞助费、会员费等方式敛财,非法协会组织如此,就连合法的协会组织亦如此。这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行业协会就是为了收费而存在,而且从来无需对外公开账目。比如今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审计报告,一年召开160个学术会议,收取药企赞助费8.2亿元,就让人很困惑:巨额赞助费到底去哪儿了?
  不解之三,骗子协会组织为什么能够屡屡成功行骗?那些花钱入会、花钱赞助的企业与个人,果真很傻很天真吗?又或者,他们也明知被骗,只不过需要拿那块买来的牌匾与标志,去骗更多无辜消费者?骗子协会的泛滥存在,说到底也是“有需求所以有市场”;当然,所谓“需求”,不是指被骗者有被骗的需求,而是说被骗者有以骗子协会做幌子去骗更多人的需求。
                   (舒圣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