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呼吸帽能顶80万”
鲁胜公司打造“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强化创新获效益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班组交流会,讲授个人的绝活,是他们不定期举办的活动。 通讯员 提供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陈军光 时维涛 
  ST3-5-71井是胜利油田鲁胜公司的一口油井,泵检周期实现2848天的惊人纪录,日产原油稳定在3吨左右。这是鲁源管理区坨28西采油管理站“精采精注”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不仅如此,像“ST3-5-71”这样超过三年以上的长寿井,他们还有18口。今年,该站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系2014年油田分公司中唯一获此项荣誉的班组。
  教育引导,人人念好“质量经”
  “管线堵井是什么原因?掺水压力怎么调节?”坨28西采油管理站的每天例会前,几名青年员工交流探讨着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在班里,全班员工形成了“爱思考,重质量”的学习氛围。“抓生产质量有很多方面,关键在抓‘人’,先让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副班长侯典博认为,对于采油,产量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要保持产量,就要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而人,是决定生产质量的关键。坨28西采油管理站以培育“学习型班组”为目标,建立了培训计划、培训档案、培训管理及考核奖励办法,树立人人关心质量的新理念。
  在井场上,老师傅王升起给青年员工就地讲起了“微课堂”,将螺杆泵加机油的技巧,一招一式传授给青年员工。在“今天我来当老师”班组课堂活动中,员工人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就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与同事展开讨论。课堂上,员工们互相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了知识,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强化效益,质量成为“心头肉”
  “干了活不一定有工时,干好活才会有工时。”王升起将质量谨记心头。在把管线补孔任务完成后,他拿着一张内部派工单,找到作为“承包方”的管井组签字。只有“承包方”验收签字,才能得到相应工时。今年以来,坨28西采油管理站模拟市场化运行,根据职工能力和工作特性将员工分成管井组、应急组,实行内部承包机制。管井组作为甲方,负责油井日常管理;应急组作为乙方,为管井组提供油井维修工作,维修质量由甲方负责监督。王升起被分在了应急组。如果管井组认为他的质量不达标而拒绝签字验收,他就没有了本次工时对应的效益工资。与此同时,静态工作量赋分表让管井组的个人绩效也与质量管理挂钩。管理站对所管理的设备、井网流程、井场等静态工作量进行赋分,每月考核管井组工作质量并评定分值,最终体现在管井工的绩效上。
  这一机制,让管井工许玉怀把质量紧握手中。以往,遇到管线穿孔,有时早上停井,到下午下班还没有修好。而现在,一井停他就着急,一个劲打电话催促维修,生怕影响了开井时率。2014年,坨28西采油管理站的月开井时率从去年的93%,提升至97%。鲁胜公司QHSE监督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李庆安斩钉截铁地说:“擒住指标,就擒住了质量;质量保证,产量和效益就有了保障。”
重视创新,促质量管理再提升
  “一个呼吸帽顶80万”。是在坨28西采油管理站QC小组成员中津津乐道的话题。QC小组,是鲁源管理区为提升攻关技术能力和创新实力,在坨28西采油管理站成立的质量攻关小组。QC小组贴近生产选题,组织立项攻关,提升管理质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呼吸帽,其实是QC小组在螺杆泵减速箱上改进的一个小部件。以往,螺杆泵驱动头易坏,不得不常常更换螺杆泵,造成高额经济损失。QC小组将故障原因锁定在了螺杆泵减速箱上,通过创新设计减速箱多功能呼吸帽,改变了原来无呼吸口的密封箱体,螺杆泵故障率从1.7%降至1.3%。配合维护保养工具的改进后,螺杆泵运行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全年节省螺杆泵材料成本及维修费用81.1万元。事实上,QC小组已先后提出、参与实施设备工艺优化及挖潜增效项目十多项,有力促进了鲁源管理区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今年7月,QC成果《降低自能罐装油明水率》以油田第一名、山东省第九名的成绩被推荐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成果”。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而创新是质量再提升的动力和灵魂。”鲁源管理区副经理熊兆光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