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实验学校教师燕全欣,到牛庄镇中心小学支教
她带来了游戏课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本报记者李沙娜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燕全欣老师正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东营市实验学校的燕全欣老师从事教师岗位已经20年,一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她的“游戏课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2013年的9月13日到2014年的7月,她根据安排,选择到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支教,开始了她零距离接触农村教育的“变形记”,这一年,也让她真正地了解了农村孩子和农村教育,这一年,也让农村孩子们享受到了城市孩子们的课堂。

  把城市学校上课模式带到乡镇
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砖铺的小路、低矮的平房、只有一张床的宿舍,这是支教学校留给燕全欣老师的第一印象。
  “在市直学校教学20年,终于有机会感受农村教育,但教育理念相差太大,那里完全是以成绩说话,哪个孩子成绩好就是优秀学生,孩子们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老师说一个答案,没有学生敢说第二个,提高成绩也是靠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燕全欣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决定把自己在城市学校积累的经验带进课堂,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活跃课堂。
  燕全欣说,上课之前,她都会提前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授课,授教材、授学法、更授思维。“我认为的理想教育,课堂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每个孩子应该都是快乐的,要快乐得学习。”
为了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习惯
她跟孩子、家长“较真”一周

  刚到牛庄镇中心小学的时候,燕全欣没有想到,在班里竟然有每天都不写作业的学生。“有个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没怎么写过家庭作业。”燕老师说。
  为了能让班里的这个学生按时交作业,燕全欣开始跟他“斗智斗勇”。“我找他谈心,他答应得很好,说回家后会认真写作业,可是等下次交作业时,他就跟没事儿人一样。后来我就决定家访,跟家长了解情况,家长也说以后会监督孩子写作业。可谁知,第二天的作业却是家长帮忙写的。”燕全欣说,为了能让这个孩子独立按时写作业,燕全欣跟家长、孩子“周旋”了一周,“也有老师告诉跟我说,你怎么那么死心眼,他不交就不交呗。但我觉得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不是一种负担,这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得让他从小他懂得严谨、负责任。”
  为了能让孩子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她还发明了“红黄蓝”换座号。表现不好的学生就会转到“红区”,从而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注意,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我们每节课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玩很多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把知识学到手,每一个孩子都学得很开心。”燕全欣说。


  脚踝骨折仍坚持支教
孩子们的“回报”让人感动

  燕全欣回想起自己这段支教生活,虽然每天都很累、很忙,但她的努力让她收获了很多感动。“跟这些农村孩子共处一段时间,发现他们比我想象中更活泼、懂事、有思想,也更难驾驭。”
  2014年4月份,燕全欣不小心摔倒,脚踝骨折,“当我拄着拐杖回到牛庄镇中心小学时,两个孩子搀扶着我上楼,中午还帮我打饭,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在这一年支教生活中,在节假日,燕全欣老师会给其他班主任、家长、孩子做报告,有时长达3个小时。
  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也让燕全欣改变了很多。“新学期回到实验学校,学校也有不少农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以前在课堂上,对他们我都是按职工子女一样要求,按纯理想化的教育与他们沟通。但现在看来,应该因材施教,各取所长。才能更容易走近这些孩子,更好地与他们交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