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带来“蝴蝶效应”,东营地炼企业称——
“是利好,预示了好的开端”
本报记者张园园见习记者陈雪婉
2014年09月0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近日,新疆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今年安排允许量20万吨;而且公司可依据市场情况将原油销售给符合产业政策的炼油企业。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广汇能源进口配额仅为20万吨,占今年2910万吨总量的比重不足1%,但其意义却远不止这“20万吨”,甚至意味着民营油企“新纪元的开启”,政府放开原油进口权的政策导向进一步确认。
  对于此次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配额,东营一些地炼企业表示“预示了好的开端”,对原油进口权放开,他们也有了更多期待。
原油进口权下放或加速
  8月末,广汇能源接到有关部门通知,收到《商务部关于赋予新疆广汇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批复》。该公司公告披露:公司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今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20万吨,可根据市场情况将原油销售给符合产业政策的炼油企业。
  “之前,国内原油进口权对民营企业的下放,附带很多限制条件,即便民企获得进口资质和配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两桶油’。”据卓创资讯分析师高健介绍,政策规定地方炼厂无法直接使用进口原油,对于取得原油进口权资质和配额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用还需要两大油企的排产计划,而且一般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即便是想销售也绕不开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企,要么费了大力气将进来的油转卖给两大油企,要么是将手中的配额转售。”在业内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放开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实质意义”。
  与以往不同,广汇能源除拥有资质和配额之外,还获得了原油的销售权,显现此次广汇获得了更大“权限”。
  “广汇能源可以直接越过两大油企的排产障碍,将原油销售给符合条件的地方炼厂,解决了最核心的问题。”高健更愿意将这次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权资质,视为“全新时代的来临”,“原油进口权下放可能会加速,或更偏向于拥有海外原油开采资源的民营企业。”
代表性地炼企业或获更大“红利”
  而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权,除意味着原油进口权或倾向有油气资产的民企外,也意味着地炼可以享受进口原油红利。
  山东万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汇能源获得原油进口权一事对地炼企业来说,是利好,预示了好的开端。“有利于打破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而且从原料上来讲,原油与进口燃料油毕竟有着很大的差价。”据了解,由于没有原油进口权,地方炼油企业只能用燃料油替代原油作为原料,而在采购中购买燃料油还需要加上830元/吨的税,无疑又增加了地方炼厂的成本。
  另外,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正积极申请原油进口资质,“不过也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对具体需要提交哪些材料,也不是特别清楚。”此前,万达作为省内比较大的民营地炼企业,参加了国务院研究室组织的座谈会,针对民营地炼原油进口指标,各企业提交了自己的意见与需求。
  盯着原油进口资质放开的不止万达。东营另一家地炼大型企业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企业正积极准备汇报原油进口资质材料,“地炼企业都在期待放开指标。”
  虽然门槛可能依然偏高,但地炼对原油进口权放开有了更多期待。高健告诉记者,下一批原油进口资质获取企业名单中,“个人觉得可能会有地方炼厂,但会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应该在地炼中属于上层。”
  另外,目前的公告中并未明确界定广汇能源原油销售对象炼油企业是主营还是地炼,“所以,单从地炼来讲,处于淘汰类范围内的炼厂将难以直接获益。”高健认为,此外也可以从中看出,即便日后政府放松对地方炼厂原油进口配额限制,其准入门槛依然偏高,中小型地炼优势不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