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四路上,一处道路指示牌上标注的道路名称几乎囊括了东营所有命名特点的道路名称。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西四路、济南路周边高楼云集。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改造中的商河路中段将继续行使商业街的使命。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近日,东营市民政局拟对西城、东城、东八路以东44条未命名的新道路进行命名,并面向市民征集意见。东营从建市以来,经过几次大规模命名?道路取名有何规律可循?路名变化如何见证城市变迁,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一代人的记忆。本报推出特别策划,为您讲述路名的前世今生。并面向全城寻找富有人文色彩的老路,重温老路和市民的故事。
“东营市道路命名有一定规律,基本都参照道路命名体系。”近日,记者从东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获悉,自1985年以来,东营市对道路命名进行了多次规划、调整,并逐步形成现有框架。而道路命名不仅代表了东营这座“油城”的特色,路名的发展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如何命名有章可循 不少路突出油田特色
东营属于新建城市,建市初期,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建设均以油田为中心,为油田的发展服务。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道路越来越多,自1985年以来,东营市对道路命名进行了多次规划、调整,并逐步形成现有框架。
“算上今年对44条新路命名,建市以来,相关部门共对中心城区道路进行过19次命名更名工作。”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截至2013年8月底,东营市累计命名道路307条,其中以数字序列命名的的道路有20条,比如从东一路到东八路,还有以我国山名命名的道路32条,像云门山路、太行山路、天目山路等。另外,以我国带“州”字的城市名命名道路25条,像郑州路、胶州路、沂州路。还有以我省城市名命名的道路36条,淄博路、济南路、聊城路都属于这种情况。同时,像大渡河路、淮河路、黄河路、辽河路这样以我国河流名称命名的道路有24条。另外,以其他方式命名的道路170条,比如东升路、宾平街,东风路等。
记者了解到,东营市道路命名有一定规律。“基本都参照道路命名体系。”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贯通性道路以数字序列命名,其它非贯通的道路,东城东西方向道路以我国某条河的名城命名,南北方向道路以我国带州的城市名称命名,西城东西方向道路以我省某个城市名称命名,南北方向道路以我国某座山的名称命名。
还有一些道路分布在胜利油田的工作区和生活区,在命名上体现了胜利油田的特色,路名不仅以“胜”字开头,路名中间的字还能连成“兴旺发达”、“阳光普照”这样的词语,比如胜兴街、胜旺街、胜发街、胜达街、胜阳街、胜光街、胜普街、胜照街,还有一些较小的支路基本都称为“XX巷”,像胜一巷、胜二巷等。
建市后三次大规模命名 路名发展见证城市变迁
据了解,东营建市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命名是在1985年,共命名55条道路。东营1983年10月建市,所有的道路都没有名字,因此在1985年,市政府按体系框架进行命名,“这次命名基本确定了东营道路名称的框架。”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记者看到,在这次命名的名单中,不仅有西城的济南路、淄博路等,东城的沂州路、胶州路、潍河路也位列其中,距今有一定历史。
第二次大规模道路命名在1989年,共命名53条道路。除去中心城区的10条道路,其余为六户镇、牛庄镇及东安镇三个行政镇的43条道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牛庄镇、六户镇、东安镇为油田矿区镇,这次大规模命名也是顺应油田发展需要。
第三次大规模道路命名在2005年,城区68条道路有了自己的名字。据介绍,这次命名见证了东营经济开发区和新区的发展,首先东四路以东的道路完成命名,东营区新区建成后的道路命名也归纳到这次的工作中。“包括东营商贸园早就有固定的名字,因此在这次命名中也就继续采纳。”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今年的44条道路命名工作是全市第19次道路命名,也是又一次大规模的道路命名,主要是东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东营经济开发区以东片区经济发展迅速,广利港区已有部分道路已经修好,却一直没有命名,东八路这几年也有道路陆续修建完成,因此,这次命名包括西城片区5条道路,东城片区4条道路,东八路以东片区35条道路。“这次命名主要范围是东八路以东工业园区的12条道路及广利港区片区23条道路。”这位工作人员说。
路名数字化引争议 暂不更名“另有隐情”
对于贯道路采用数字序列命名,比如东一路、南一路,这样的命名方式曾引起质疑,市民主要反映现有道路名称没有很完整呈现东营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些后来以数字序列命名的道路,原来大多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北二路原名为泰安路,胜华路更名为西二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0年东营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更名,这些道路就是在这个时候改名的。“当时主要是市里大招商的背景”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当时有一种声音认为,滨州道路命名方式是以数字依次排开,很有规律,便于寻找,因此东营的道路命名也借鉴这种方式。
东营市委2000年决定,两条主要道路为黄河路、胜利路,既突出东营是“黄河入海”和“胜利油田”的所在地,又体现了东营市的文化风貌和特点。东西贯通道路以黄河路为界,以北为北X路,以南为南X路,南北贯通道路以胜利路为界,以东为东X路,以西为西X路。“有些市民说,比如东二路与东三路在数字上是挨着的,但两条路之间却隔着很远。”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说,其实,只有东西城区及南北贯通的道路才用数字命名,像辽河路、曹州路等,都没有贯通城区两端,因此没有更名为数字序列化道路。
后来一直有人大代表提议给以数字序列命名的道路更名,尤其是像胜华路这样承载着油田“华八井”历史和一代人记忆的道路,更应该改回原名。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此社会各界的建议,市里也反复考虑,2009年还专门组织论证,但这些路名当时已经使用近10年,市民基本已经有了认知,如果大范围更名不利于保持地名稳定性,也会给居民生活、工作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涉及门牌号、房产证、土地证、户口本、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变更等,涉及多个部门,如果协调不好在过渡时期还会产生混乱,另外,地图等也必须及时更正,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一直没有更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