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东医院李红蕾时刻为病患着想
休假期间一直在接听患者电话
2014年07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7月24日讯(见习记者 徐文君) 7月23日上午9点,正处在休假的李红蕾,手机似乎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息”。这一天,仍有不少患者打电话咨询问题,而她也会耐心地为患者解答各种问题。“远程会诊中心要接触的都是高端医疗资源以及专家,如果自身专业不够,是无法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李红蕾是一名“全科”大夫,每天要接待不同的患者,特别是一些患有疑难杂症的患者。“有时会觉得挺辛苦的,因为很多时候诊断一名患者的病要跨科室,比如一个病人身体发热,可能需要检查多个科目才能判断治疗方向倾向于哪一个科室。全科医生要了解更多知识,才能分辨患者具体的病情。”自李红蕾来到胜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之后,忙碌就与她“如影随形”。
2010年李红蕾从最基层的慧海卫生所调入胜东医院,参与远程会诊中心的筹建工作。“远程会诊就是指病患来到我们医院,前期先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果我们能够治疗,就可以在我们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我们治疗不了,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推荐给三甲医院,甚至是北京、上海等著名医院,以保证患者的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远程会诊中心也起到了一个分诊的作用。”李红蕾介绍。
胜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为了节省居民看病的时间,方便居民能够快速找到对口的医生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在建立过程中,李红蕾吃了不少苦。她从一名最基层的社区医生到直接面对全国各大医院的知名权威专家,李红蕾深知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大医院专家的时间都非常紧张,不能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李红蕾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成归来的利用她的专业知识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在医院中,她每一次面对病人或者家属求助的眼神神情时,总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一位病人家属打来电话,泣不成声地告诉李红蕾,自己的母亲患淋巴瘤,已被剧烈疼痛折磨了二十多天,病理结果为晚期,想让她帮助联系专家就诊。“电话里病人家属哭泣的声音让我很难受,我也很理解他们的心情。淋巴瘤只要治疗及时,治愈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第二天就是除夕,北京会诊中心已经放假,为了不耽误救治病人,李红蕾第一时间联系了中科院肿瘤医院淋巴瘤治疗专家周立强,向他说明了患者情况,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当天就拿出了治疗方案。患者的女儿得知这一消息后,激动不已。
目前,胜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已经成立三年多,李红蕾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年多。“很多时候会觉得辛苦,也遇到过不理解,但是我都坚持下来了,看到患者被治愈后开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证明我的坚持没有白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