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天接诊宠物伤人病例30例
孩子,陌生宠物你可别招惹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在公共场所,散养狗并不少见。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现在的城市街道上,宠物越来越多。暑假里,一下子放松了的孩子,看到一些可爱的宠物狗、猫时,难免会有好奇心发作的时候,亲近一下、挑逗一下,殊不知,危险就在这些亲近中时刻伴随着。
  记者从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悉,目前,该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接诊动物咬伤、抓伤病例30例左右,其中,有近20%的人群是儿童。
  小区内多数狗无狗绳
自家狗也不能放松警惕

  23日下午,记者走访东城多个住宅小区发现,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居民饲养小狗,除了常在主人身边转悠的宠物狗外,还有不少流浪狗,“现在这个点宠物狗还少,都是老人领着出来遛狗的比较多,到了晚上,走几步就会看到有遛狗的,还大多没狗绳。”七村一正在乘凉的老人说。
  记者在府前小区看到,在一楼前平房旁的空地处,拴着两条灰黄色的狗,看见有陌生人还朝着路人汪汪叫。一居民告诉记者,小区里养狗的不少,有的家里养着三四条,“到晚上出来遛弯你就看见了,有吉娃娃、泰迪等各种宠物狗,大多都没有牵狗绳。”
  不少家长反映,晚上领着孩子出去遛弯时经常看到很多狗,被狗咬到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家住科达小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被自己家养的狗咬了两次,前后不到三个月,“她平时喜欢小狗,所以有好吃的东西趁大人不注意就用手拿着食物喂小狗。在路上遇到狗的时候,孩子也会害怕,但就因为自家狗才放松了警惕,反而更危险。”
门诊一天接诊30例
孩子患者易伤及脸部

  23日,记者来到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是东城区域内接诊宠物伤人的主要医疗机构。据全科门诊主治医师燕钦栋介绍,目前门诊上每天能接诊不少宠物伤人的病例。“平均下来,一天接诊30例左右,其中孩子占到近20%。”
  燕钦栋告诉记者,就在记者到来之前,他刚刚接诊了一个被狗咬伤的孩子,“孩子假期里去亲戚家里玩,与他亲戚家里的狗不熟悉,今天他从狗窝前跑过,狗受到了惊吓,就张口咬到了孩子的腿部。”燕钦栋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在他接诊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不少孩子都是看到可爱的小狗小猫很好奇,就想去抱一抱、摸一摸,但再亲密的宠物,它也不是人,一旦发生意外,孩子受到惊吓还是小事,如果被咬伤,就挺麻烦。”
  据了解,在被动物咬伤的这些病例当中,孩子是被伤及面部的重要人群,“因为孩子身高矮,很多时候又是蹲着或是坐着与宠物接触,这样宠物一旦被激怒,孩子就很容易被咬伤面部。”燕钦栋说,“首先是家长失职,孩子伤到面部后,狂犬病的发病可能性更大,同时,宠物咬伤一般不做缝合,这样就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印记。”燕钦栋介绍,狂犬病毒是通过神经传导,面部神经富集,易发病的同时,发病速度也比较快。“有些人认为宠物已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咬伤后,就不用再打狂犬疫苗了。实际上,兽用狂犬病疫苗只能抑制狂犬病毒在宠物体内的发展,而不能杀灭全部病毒。所以,即便是被注射过疫苗的宠物咬伤,伤情严重的,伤者还是要进行人用狂犬疫苗的接种才比较安全。”
  燕钦栋说,除了我们常见到的狗、猫之外,一些野生小动物也是需要注意的,“像蝙蝠等一些孩子可能会好奇的小动物,它们身上都携带一些病毒、病菌。”
医生建议:陌生宠物孩子勿靠近
发生意外,抓紧接种狂犬疫苗

  燕钦栋建议市民,暑期天气热,人们穿着的衣物减少,暴露部位多,被狗咬伤、抓伤易发生。暑假期间,休假在家的儿童接触宠物狗的几率增加,更应该注意。儿童个子矮、体重轻,容易被狗咬到头颈部等神经较多的敏感部位,一旦狂犬病毒从伤口进入血液,病毒的浓度相对较高,被咬伤后有时又不知道告知家长,所以更需提高警惕。
  “家长应该提醒孩子,不接近陌生狗;不要从狗身旁跑过同时发出尖叫;当陌生狗向你靠近时,保持绝对静止;如被狗扑倒,尽量将身体蜷缩成球状;如无成人监护,不要与狗嬉戏;避免眼睛长时间与狗对视;不要打扰正在睡觉、吃东西或照顾小狗的狗。一旦出现意外,家长要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并带孩子到疾控部门接种狂犬疫苗。”燕钦栋说,“被狗咬伤之后,首先不要隐瞒,应立即用20%浓度的肥皂水清洗伤口。然后到正规的疾控机构注射狂犬疫苗和球蛋白。”
  燕钦栋同时建议,有孩子的家庭,尽量不要养宠物,“也建议一些喜欢宠物的市民看管好自家的宠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