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清凉之夏
2014年06月2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申学利
夏至过后,酷暑难当的日子来了。烈日干烤,地面湿蒸,此刻的中午,下班回到家,吃上一碗凉丝丝、冰爽爽顺滑筋道的凉面,真是一种心旷神怡、浑身生津的神仙般惬意的享受。
自从我离开故乡外出经商后,就再也没有品尝过老家地道的凉面了,尤其是母亲亲手做的宽条的凉面。回想起小时候,知了满天叫的中午,一家人围着小饭桌,坐着矮板凳,大快朵颐的享受凉面的场景,不觉口舌发干,嗓子眼起痒,吃的虽不是山珍海味,却是母亲绝佳手艺的完美呈现。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在时间的长河里撒下鱼网,把童年的盛夏打捞,和着一片淋漓的亲情浮出水面。
妻子也会做凉面,但只是煮现成的面条,凉水里一拔,伴上黄瓜丝蒜泥麻油而已。她的技艺与她的婆婆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差得不止一步两步。遥想当年,每一个大热天,母亲都会为我们捞凉面,我们时时盼望的舌尖上的清凉之夏。
新麦子磨粉和面,不软不硬,反复搓揉,面板上用力按压,长擀面杖擀出的面饼莹光透亮,像一轮十五的月亮,然后切成小指肚宽无比筋道的面条子。锅里的水要添多一点,面条煮至九成熟,息火稍趁,滚头一过,大罩篱捞出,直接放进预先凉好的白开水的瓷盆中,母亲不直接用井水拔,那样不卫生会闹肚子。这一过程先告一段落,然后剥蒜捣蒜泥,倒入香醋和麻汁搅匀。最后切黄瓜,母亲从不用工具擦,手工切得四棱分明,犹如母亲的性格,嵌进她刀功的轻巧。母亲说黄瓜切早了,失水风干,不脆生没口感。母亲总是提早把顺溜鲜嫩的黄瓜,置于水缸里浸着,一捞出冰凉冰凉的,晶莹剔透,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比什么都诱人。
开饭了,我们几个馋嘴的孩子,像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围坐一圈,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忙活,眼光一刻也不离开母亲的身影。为了增加口味,母亲又端来了刚刚砸碎的一碟炒花生,醇香四溢;还有一小碗绿色的切成段的香菜,洋溢着特别的田园气息。
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凉面,说根据自己的喜欢自己加料。母亲想得多周到呀!她自始至终都站在我们的身旁,来回穿梭为孩子们拿这拿那,她的碗却空在一边,当我吃完一碗再去盛的时候,发现母亲还没有顾上吃一口,就赶忙说:“妈,我吃饱了。快坐下,我去给您盛面!”
勤劳的母亲下地干活和忙家务,总是打前阵;但是,吃饭却往往都是收尾。母亲终于坐在了孩子们中间,她还不停地给快吃撑的我们夹菜,但见母亲的额头鼻尖浸润着细密的汗珠。我深信,凉面是母亲滚热的心做出来的。
盛夏里,难熬的日子,是母亲的呵护为我们撑起绿叶匝地的一片荫凉。我爱夏天,夏天里有我不尽的遐想和凝思:遥远的故乡里年事已高的母亲和她的宽条凉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