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丢了“祭扫英烈”这一课 
2014年03月3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打着队旗和队鼓,手捧鲜花,从南京各个方向的学校,一队队徒步朝着城南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行进……这曾是南京每年清明前夕的感人街景,可已经多年不见了。

  随着社会转型和价值观的变化,人们过多地关心自我自私,对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有所淡漠。一边是为亲属上坟扫墓人山人海,一边是烈士墓前车少人稀,这样的反差在文明社会让人不可思议。烈士是民族真正的脊梁,祭扫英烈承载的不仅是思念和慰藉,更是民族的荣辱兴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烈士是民族的悲哀。学生“祭扫英烈”这一课的逐渐丢失,是对传统文化的遗弃,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淡忘。一个民族需要担当,对烈士都失去起码的尊重,“好人难当、好事难做”也就习以为常了。看来教育等相关部门首先要有“铁肩担道义”的职责和义务,否则培育出的只能是“不知是非、没有骨气”的庸才,难以承担历史的重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时下一些人故意往英烈和前辈身上泼脏水到了恬不知耻登峰造极的程度,个别地方损害烈士墓和侮辱烈士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流血又流泪”的现象让人愤慨和心寒。
  有民族气节的国家才值得尊重。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设立了2.5万多座烈士纪念设施,烈士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去年,中办、国办、军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烈士纪念工作,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培育烈士精神当从孩子们抓起,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祭扫烈士墓、网络寄语、演讲抒怀等方式,祭奠烈士、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帮助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学英烈,做好人,造福社会,奉献人生。
  由此看来,烈士陵园是人生教育的大课堂,“祭扫英烈”应该列入国民教育,成为学生和社会的必修课,到烈士墓前修身养性十分必要不可或缺。  (练红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