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快递”还需闯过安全关
2014年03月2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媒体观点
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而产生的“人人快递”,轻松地实现了“人人都是快递员”。据称,这种新型快递模式已开始在许多城市流行。
“人人快递”的原理并不复杂。普通人只要下载一款相应的手机应用并通过认证,就可在软件中寻找合适的快递路程进行抢单。对于多为兼职的自由快递员来说,抢到一单顺路的快递,既不需要额外投入,还能顺带挣一笔10元到30元不等的快递费。何乐而不为?从理论上说,只要“人人快递”认证的“自由快递员”足够多,覆盖的路线足够广,就能实现对个人闲置交通资源的优化利用,从而为快递公司大幅节省成本。
新生事物总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争议。当快递同行在担心“人人快递”可能带来的行业冲击时,用户最为担心的却是安全问题。快递公司凭什么相信一个自由快递员,而将要派送的物品交给他?据介绍,“人人快递”采取的是认证模式,要求绑定自由快递员的银行账户,且自由快递员在接到一单快递后必须授信与快递物品等价的信用额度。
但这仅仅解决了快递公司与自由快递员之间的信任关系问题。对寄件方和收件方来说,“人人快递”又将如何防止因快递“外包”而可能导致的用户个人信息泄露!
上述问题都是“人人快递”要面对的现实难题。当然也有理由相信,对应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在或将要被实践。它的最终结果,市场自会给出答案。要说它“非法”,只是相对于快递业的传统来说显得不同而已。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畏之如虎或不闻不问都不应成为选项,保持观察、加强研究、未雨绸缪才是应对之策。
(王云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