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推进实施137计划和双十工程
本报记者王志刚
2014年03月1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对工业占到全市经济总量70%左右的东营市而言,要想实现全市社会经济大跨越、大发展,显然工业仍将是主力军。新一年,东营市经信委将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完成工业投入720亿元以上,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牵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 培育有影响力的“台柱子”
项目建设方面,今年东营市将继续以“双十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对纳入“双十”工程的项目,集中全市优势资源,予以重点保障。对28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借助市级领导联系企业、驻企联络员的力量,通过开展一对一服务,强化制约瓶颈突破。对县区、开发区的重点项目,市县联动,协同推进。
“2014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百亿元企业达到28家。”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顺先表示,新的一年东营市将以“137”计划为抓手,推动企业协调发展,推动大企业做大做强。培植一批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台柱子”产业和“台柱子”企业。
同时,也要推动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重点引导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抓好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储备一批优质转调项目。”郭顺先说,要发挥新发药业、中一橡胶2家全省“中升大”重点储备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中型企业提档升级。
而在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东营市将鼓励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引导和支持企业把主业做精做优。加快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工业发展的协作配套水平。建立小微企业升级储备库,抓好200家小微企业“一对一”帮扶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予以重点扶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探索“商圈融资”等提高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措施办法。研究建立政府层面的基础信息整合机制,促进小微企业提高信用能力。鼓励小微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40家。
力争60个以上项目列入全省创新计划 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
去年以来,在深入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全市共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个、创新企业11家,89个项目列入全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而在两化融合方面,东营市也不断推动信息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80%以上的工业大型装备实现了信息化集成。在省政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东营市居第2位,华泰集团、海科化工和山东国瓷分居行业第一名。
郭顺先表示,新的一年,东营市将不断抓好产学研结合,争取承办全省产学研展洽会,借助展洽会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创新联盟。同时,围绕石油装备、橡胶轮胎、有色金属、汽车配件行业,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做好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研究,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组织实施陶瓷色釉料、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力争60个以上项目列入全省创新计划。”郭顺先说。
同时,经信部门还将组织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创新平台动态管理,推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一企一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并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和项目,激励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
在两化融合方面,也将继续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企业符合性认证。“选择1-2个行业,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县区主动性,集中实施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培植5家示范企业,引领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郭顺先说,2014年东营市将利用城域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工业云、体验中心、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等平台,提升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产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