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南社区有个“家家和”
居民有矛盾,来调解室拉一拉
2014年03月0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今年大年初一一早,看着收拾一新的小院,接到二楼小两口打来的拜年电话,家住纯锦小区八区的徐福海心情愉悦。可在前几个月,他们两家见面还“红脸”。
  这其中是有段故事的。徐福海家住一楼,他盘算着想在一楼盖间小平房,说干就干,经过一家人上料、施工,一楼小平房眼看就要封顶了。可就在这时,二楼住户道出不满,“顺着小平房很容易就能爬到二楼,我家如果被盗,谁来负责!”徐福海一听急了,这都要完工了,总不能拆了吧!两家人关系一度紧张起来。
  就在两家人怄火的时候,王向兰出现了。她把两家大大小小10余口人请到一起,端上一杯杯热茶,耐心做调解。刚开始,两家人说话嗓门都很高,但是经过王向兰的耐心劝解,大家都谦让了起来。最后,徐福海主动为二楼小夫妻家安装了防盗网、护栏,当然自己的小房子也保住了。
  今年62岁的王向兰是胜南社区纯锦党员服务社“家家和”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其实,早在“家家和”成立前的2000年起,王向兰就开始参与小区家委会管理,早已是小区名人了。
  “家家和”调解工作室中有3名老同志。和她一样,臧广义、胡庆洽也是调解室的一员。不管大事小事,不同的看法,在“家家和”调解工作室中大家都可以敞开心地说。
  谈起成立“家家和”调解工作室的初衷,王向兰说,“小区里的有些事虽然不大,可咱总不能为这点事往派出所跑,往单位里找领导评理吧。”
  在居民眼里,这“家家和”调解工作室有股凝聚力。近年来,参与小区建设的居民越来越多。每天你会看到这些头戴小红帽的非在职党员们,走街串巷、义务巡逻。
  如今,居民对他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他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就如何更好地规范调解,提升工作室的服务水平,他们可是动了一番“脑筋”。逐步建立起调解纠纷服务制度,摸索出“七个一”调解纠纷的小方法,即小区大事说一说,常在小区走一走,常到楼道看一看,常进家庭听一听,看到陋习管一管,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
  “家家和”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纠纷300余起,赢得居民的广泛赞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