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车软件改变的东营“的哥”
文/片本报记者齐绍安实习生刘海滨
2014年02月2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张思文正在使用“快的”软件抢单。
从满街扫客到“快的”抢单互联网,或者更直接点说,打车软件正在改变“的哥”拉活儿的方式,也渐渐地改变着这个群体的观念和生活。这不,35岁的张思文作为东营东城某出租车公司的一名“的哥”,出车前就先将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开启,方便随时抢单。
用软件接活儿,一天多赚100多元
2月份,打车软件开始在更多的城市推广。张思文是东营出租车司机中较早尝试打车软件的一批人。“之前没用过打车软件,但一直对这个感兴趣。”张思文说,他之前就听说北京有司机在用打车软件,用软件招车的人也不少,“总想着需要什么高端设备才能实现‘软件招车’。”一周前他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打车软件,开始用软件抢单,“这才知道不用那么麻烦,一部手机就能搞定。”
装上仅一天,张思文便用手机抢到了第一单,一个星期的尝试后,他说工作效率提高了,“接活儿的概率比以前要高,以前是在马路上扫活儿或者电话叫车,现在减挡空驶,或者停下来歇一会儿,这期间肯定会有人用软件叫车。以前总想多看几眼路边,怕错过好活儿,或者在汽车站候着。用打车软件就不一样了,有活就会提醒,自动送上门来。”
这么一来,张思文跑空车的时间自然缩短了。“基本上送完一位客人以后就可以马上接第二单生意,现在每天可以接近30单客人。”除去比安装前每天少用半罐甚至一罐气之外,张思文每天还能多挣30—50块钱,“一罐气60块钱,这样加起来,一天能多挣100来块钱。”
通过打车软件,改变对网络购物看法
在使用打车软件之前,张思文对支付宝和网络购物等并不“感冒”,“把钱存到网上,万一网站没了呢?”一个星期内看到一笔笔车费进账,分文不差,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张思文的网络理财观,“之前总觉得家里的钱还是放在银行妥当,网络理财不安全。这些天看乘客一个个用手机支付都很顺畅,我也跟着这些年轻人学会了网络支付。”
也就是在上周,张思文开通了网银账户,完成了他的第一份网络订单。“给媳妇买了一个包,以前总觉得网上买东西不太靠谱,一般都去超市,这么一试,真的很方便。”张思文说。
对这次两家软件的营销战争,张思文却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先放出一笔钱来,我们抢钱,软件方抢司机,这就是争夺用户。”
软件存“漏洞”,能挑活但也会被莫名消单
张思文说打车软件也并非完美,“打个比方,抢到单子后到东八路拉活儿,乘客半道突然取消订单,而我们已经空车跑了很长一段距离。就算有5块钱的消单补贴,也耽误了我们拉活儿挣钱。”
“有次通过打车软件接到一个去西城的单子,走到新区的时候,乘客提出要停表。然后他再重新网络预约,让我抢单后,继续往西城开。”张思文说,这样本来一单的生意被分成了两单,“乘客就能花很少的钱到西城。这应该也是软件的一个漏洞吧?”
东城一位出租车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后,他们接到过一些相关的投诉,但很难处理。“比如,抢单时有的司机就会连续抢好几单,然后挑选距离自己近的那一单,另外的单取消。另外,也有司机利用打车软件‘挑肥活’,为了跑长途取消短途,这肯定会对乘客造成影响。”李先生说,因为是通过软件叫车,所以对于类似的投诉他们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再一个,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抢单,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遇到投诉,车队很难处理,光靠软件上的‘小助手’也不能完全解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