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23个区块用上新技术
覆盖地质储量1.09亿吨,普通稠油水驱后开发空间广阔
2014年02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2月18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代俭科) 近期,中石化股份公司项目“普通稠油水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鉴定结果的出炉,项目研究成果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先导试验区预计可提高采收率24.8个百分点,已推广应用到油田23个区块,覆盖地质储量1亿多吨。这充分表明,普通稠油水驱后开发前景广阔。
  “十一五”以来,地质科研人员依托中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普通稠油水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围绕如何实现有效蒸汽驱、如何构建蒸汽驱合理井网、如何利用及保护常规完井的老井、如何改进和提高注汽等四个关键问题,展开综合攻关研究。
  科研人员从机理研究入手,通过室内试验,辅以数值模拟,揭示了普通稠油水驱后转热采提高采收率机理,即高温蒸汽驱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消除启动压力梯度,增大波及范围,降低残余油饱和度,达到提高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的目的。
  驱油机理认识上的突破,使得科研人员更加坚定。随后,他们针对胜利水驱稠油油藏埋藏深、地层压力高的特点,创新提出了提高蒸汽干度可实现高压力条件下有效蒸汽驱替,同时研制高干度蒸汽锅炉和高真空隔热注汽管柱,确保井底蒸汽干度达到60%以上,有效解决了水驱稠油油藏因压力高而不适合蒸汽驱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优化普通稠油水驱后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技术界限,建立了一套水驱稠油转热采的筛选标准;同时通过开展水驱流场、剩余油分布以及热采时套管承受应力的分析研究,优化了水井网井距,既避开了原来水驱通道的影响,又实现了水驱老井的全部利用,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完备的高地层压力下蒸汽驱开发技术。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课题研究期间,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中石化专有技术3项。
  目前,普通稠油水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孤岛、孤东、陈家庄、尚店等23个区块,覆盖地质储量1.09亿吨,累计增产原油329.5万吨。专家称,该技术还可推广到全国其它油田同类型油藏,预计覆盖地质储量近10亿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