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采油厂有个马指导—— |
“民情日记”一写十几年 |
本报记者王志刚通讯员宋淑慧 | |
- 2013年1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
|
|
指导员也能配秘书?可别小看这个“秘书”,谁家有什么困难,队上的大事小情全都了然于心,着实为员工们办了不少实事。它就是胜采三矿采油13队指导员马德罡走哪带哪的“民情日记”。 员工遇麻烦 他事事记心间 说起“胜采厂功勋指导员”马德罡,整个采油厂几乎是无人不晓。他不仅管理严格、对工作一丝不苟,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办法独道、细致到位。无论是在岗站巡查,还是业余闲聊,他总是“本不离手”,记录下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8月12日,最近队上有件大喜事,张正义的子女双双考上大学,这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我却发现,每当别人向老张道喜时,他的笑容总有些不自然,还经常自己默默发呆。”这是马德罡“民情日记”中的一段记录。通过谈心,马指导了解到,张正义妻子是油田家属,单职工家庭供两个孩子本来就很困难,如今孩子们一块上大学,筹集学费的事情成了压在老张一家人心上的一块大石头。再难不能难孩子,眼看开学在即,马指导抓紧向上级反映该同志的实际情况,几经努力终于申请到助学金,让孩子们如期走进了大学校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队工作千头万绪,一忙起来难免会有遗忘的时候。把员工们反映的事情、急需解决的问题随时记录在本子上,可以时刻提醒着我该做什么,帮我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反省工作中的得失。”渐渐地,马德罡养成了写“民情日记”的习惯,没想到这一记就是十几年。 一本本日记包罗万象,员工的家常事、烦心事、急难事、困惑事历历清晰在目,字里行间透射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每解决一件打个对勾,一页页对勾后面,无一不凝结着他对群众的牵挂、对工作的思考。 不板着脸办事 常给大家讲故事逗乐 马德罡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扫队部大院。他常说,院子卫生要打扫,思想卫生也要经常扫一扫,思想上结了疙瘩,心里不痛快,就很难专注干好工作。如今员工诉求多元化,做思想工作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硬碰硬”,也讲究迂回战术、以柔克刚。 13队每天的点名会上,员工们都能享受10分钟的“故事会”,讲故事的人就是马德罡。大到国际形势、方针政策,小到怎么处理同事关系、家庭矛盾,讲的都是大白话却听得心里热乎乎,小故事里蕴含着大道理。平常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什么不好的苗头,也通过讲故事及时给大家敲敲警钟。指导员的良苦用心换来了员工们的信任,有什么困难、心事就主动找指导员唠唠,自然也都装进了民情日记里。 “马指导就像一个大家长,为我们13队操碎了心。”该队员工邹蕾蕾说。ST3316岗管理着33口油水井,人少井多、工作量大,一天忙得马不停蹄,钱却一分不多拿,有人发起了牢骚。马指导记录下这一情况,马上进行宽心谈话,“咱们不是拿钱买你干活,而是用工资、奖金衡量你的劳动价值、肯定你的贡献。对待工作要带着感情,不能斤斤计较。多干点不吃亏,既学到了经验,还能减肥、锻炼身体。”一点小幽默让烦恼烟消云散。 在马德罡的民情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敬,为群众办事只有落到实处才算事,办好了才算有本事。”他把员工们的事时刻记挂在心尖上,先后为员工解决各种热难点问题500多件,解决率达92%以上。一件件事情看似普通,却能聚沙成塔,让采油13队充满了关爱与和谐,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该队连续六年被评为管理局金牌基层队,党支部多次获得胜采厂十大堡垒先锋党支部荣誉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