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胜采厂全程监控实现“绿色修井” |
效益、环保迎来“双丰收” |
文/片本报记者王志刚通讯员张慧 | |
- 2013年1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
|
| 绿色修井助力原油上产。 |
|
近年来,胜利油田胜采厂在加快增储稳产步伐的同时,本着“不污染一寸土地,不污染一方绿水,守护每一片净空”的原则,大力实施“绿色修井”战略。今年截至11月底,胜采厂共上交油泥砂7000余吨,回收废液6000余立方米,作业污染治理4500平方米。废液废物“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源头防治,打造“绿色井场” 随着老油田开发程度不断深入,该厂的措施井、维护井逐渐增多,年修井量高达2500余口。“作业产生的大量洗井液、油水混合液、油砂和落地油等废弃物,是造成地面环境污染和油层污染伤害的重要潜在因素。”作业大队安全监督杜仁刚说。 该厂以源头污染防控为重点,严格督导作业队落实现场环保交接制度,全方位做好从地上到地下的防污措施。对于上修作业井,统一安装抽油机防护罩,确保抽油机不受损害;作业现场铺设防渗布,防止油水渗入土地;为作业队统一配发玻璃钢围堰、密闭式喷提装置,减轻治污防污劳动强度。 施工过程中,作业井喷危害很大,不仅造成油气资源损失,危及人员设备安全,还易酿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为预防井喷污染,该厂在51个作业现场配备了2SFZ18-35手动半全封防喷器,同时加强员工井控技术培训,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由于防控、防喷措施及时到位,该厂连续九年没有发生井喷污染事故。 今年10月,作业大队根据多年的归纳整理,将各作业区容易发生喷提、溢流的油水井井号进行了公示,要求作业队上动力前提前勘查现场,提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在作业队干了20多年的老技术员马汉钦说,现在拿到施工设计后,首先要审核施工内容,对存在环保隐患的工序着重考虑,提前拿出防污预案。从上修动力至完井交井,每道工序都对环保设计进行详细要求。 科技攻关,实现“绿色作业” 绿色修井,不单单体现在源头防治,在科技增效上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全国技术能手、胜利油田技能大师、技术服务队队长王天正研制的快速修井技术在作业工友中受到广泛欢迎。原因在于这项工艺只需通过钢丝绳将捞砂装置、打捞工具下入井内,到达预定位置后即可实施操作,施工周期短、操作简单。另外,该工艺彻底解决了地层漏失问题,起到了保护油层的作用。王天正说,仅捞砂施工一项,就可缩短单井施工周期44小时。 针对油水井特点和污染源实际,该厂选准绿色修井突破口,细化分析现场修井模式和作业工序,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形成了抽油杆自封、软捞砂作业、防喷漏斗、轻便防喷封井器等6项主要工艺技术,绿色修井配套工具12种,配套生产装置7套,有效解决了提杆时油杆外壁沾油出井口、压井冲砂液漏入油层造成储层伤害污染等问题。 同时,积极搭建科技增效的激励平台,鼓励广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广大员工利用深入现场的优势,从提高安全可靠性、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污染等角度入手,相继研制了PVC围堰、油泥砂回收车、便捷式自封总成、分瓣式刮油器等设备工具,均已投入使用,产生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变废为宝 建设“绿色油区” 近年来,堵漏井、堵炮眼井、钻塞井等新措施工艺在胜坨油区大范围应用,全年产生水泥浆、水泥泥屑等固体废物3500余立方米。基于此,该厂在每个矿区设立一个水泥浆回收点,集中回收后,作为铺垫井场、进井路材料。回收的废弃物得到统一处理和再利用,杜绝了二次污染,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胜采厂坚持抓好“三废”治理:先后建成4座油泥砂贮存池,年转运油泥砂近万吨;依托坨三污废液处理装置,年处理废液1.4万立方米;安装油套连通装置290口,购置专用废液回收车5辆,使作业废液全部得到回收、固废得到了妥善处置。 针对作业现场无法进入回收流程的废液,在废液回收站进行集中深化处理。经过初步沉降处理后的废液,进入采油厂污水处理系统后,污水达到回注地层要求,作为驱油介质进行资源化利用。对于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转移到油泥砂贮存池,确保污染物从产生、转运到处置全过程受控。同时,对施工现场周边有水池、农田、建筑的,充分利用大罐及时回收污水,杜绝外排。 “作为一个石油开采企业,我们始终坚持把清洁生产、绿色修井、和谐发展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承诺。”胜采厂厂长赵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