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多管齐下住有所居将落到实处 |
本报记者王开冰 | |
- 2013年11月21日
作者:
-
【PDF版】
|
|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月15日发布,其中提出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我们离着住有所居的中国梦,又近了一步。 房子,是时下大众最揪心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这次三中全会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央不但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且首次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所谓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涵盖的范围是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以廉租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为主要保障方式;对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支持其改善住房条件,以限价商品住房制度、旧城区城中村改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市场化为主要改善渠道;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主要通过市场调节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在内的七大类、十一个品种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从此次改革我们看得出我国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的思路,已从单一由政府承担的“保障轨”,发展到依赖市场机制的“市场轨”,又进一步发展为“市场轨”与“保障轨”并存和统筹的“双轨制”。 今年前三季度,东营市已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3686套,开工任务完成率212.2%,位居全省前列。一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规划不够扎实、摊子铺得过大、资金配套困难、保障标准偏高、模式单一等问题。其中资金配套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影响到民生改善的进程。《决定》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不难看出融资渠道的开发,将有利于住房保障资金的供应。 众所周知,公积金套现现象难以制止,导致各地出现公积金贷款难得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公积金制度必将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优化,在提取和使用方面更加宽松化、便民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弥补住房保障资金不足,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双轨制”,使得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