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现在正值柿子、山楂成熟的季节。在人们一饱口福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胃石症的高发。近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连续收治数例胃石症患者。胃石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和急性胃炎相似,主要有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且进食后症状明显,并可伴有恶心、呕吐,行X线钡餐可见胃腔内异物,胃镜示黏液湖不溶性团块。严重者可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可致胃穿孔及腹膜炎,胃石进入肠道还可能引发肠梗阻。 胃石是一种胃内异物,国内胃石绝大多数为植物性胃石,其发生多于进食柿子、黑枣等有关。两者同属柿树科植物,内含收敛性很强的鞣酸,尤以未成熟果实中含量较高,其与胃酸接触后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通过柿中的果胶和树胶将柿皮、柿纤维和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石。山楂中果胶和鞣酸含量也很高,亦可产生胃石。 多数胃石可经药物、内镜下碎石等非手术方法治愈,内镜下治疗失败或出现穿孔、梗阻等并发症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胃石引起的粘膜糜烂、溃疡、出血则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由于胃石的形成与果胶、鞣酸有关,故可采用果胶酶溶石。由于胃酸在胃石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抑酸药造成胃内低酸环境后加用碳酸氢钠,与鞣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水和脆而易碎的鞣酸钠也可促使胃石逐渐缩小随大便排出。治疗过程中加用胃动力药可促进已破碎的胃石排出。对于胃石较大或较硬药物溶石不成功的则需要内镜下碎石。 首席专家、消化内科赵卫东主任医师介绍:为了避免此类疾病发生,人们在空腹时不要食用山楂及柿树科植物果实,特别是不要大量食用或者食用这两类植物的不成熟果实。 (本报记者 吕增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