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小城镇化建设,史口镇旧貌换新颜 |
2015年,工业园区产值超千亿 |
文/片本报记者张坤 | |
- 2013年1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正在建设中的新型农民集中居住二期工程——万通花园。 |
|
近年来,怎样破题城镇化建设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东营区史口镇实施新镇区、新园区、新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成为了镇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样本”。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史口从不起眼的小镇,到如今的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被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试点强镇”。 投资64亿元,实施九大工业项目 史口镇是东营区的工业重镇、农业强镇、商贸大镇和小吃名镇。如何将这样一个有着丰富潜力的乡镇建设成东营的名片,成为了史口镇政府领导们的建设目标。 史口镇党委书记康茂礼介绍,史口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撑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生态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36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5家,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3家,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 “2013年,在抓好园区规划、区域环评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实施了总投资约64亿元的九大工业项目。近期,我们将计划新上万通集团石脑油综合加工、380兆瓦热电联供、佳昊化工20万吨/年异丁烷脱氢、金九化工10万吨/年燃料油存储、方大石化50万吨/年侧线油精分及成品油储运、胜利油田石化总厂350万吨原料预处理、海科集团柴油加氢、龙源化工80万吨加氢裂解等八大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力争到2015年,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努力打造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千亿级生态化工园区。”康茂礼说。 据了解,史口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则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和“一园三带四区”的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实施了大宋油郭片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林家莲藕生产基地、刘营莲藕及水产养殖基地、刘董生家葡萄采摘基地、华盛肉牛等六大农业项目建设。 今年实施了12项利民工程 10月31日中午,在宽阔平坦的油麻路西延路上,史口镇刘一村村民刘新斋开车进城送货归来。说到刚刚通车三个月的这条路,他说:“修了这条路,无论刮风下雨,村里的蔬菜半小时就能进城了。” 油麻路西延工程是根据民意民声实施的。从2010年开始,史口镇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变了模样。林立的绿树掩映着漂亮的楼群,纵横交错的马路四通八达,景观带连着活动广场,商业街、学校等配套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建设,群众完成了从不认可到观望再到欣然接受积极参与新镇区建设的过程。 在新镇区一期住宅小区居住了半年多时间的吕家村村民张凯、刘秀玲夫妇说:“现在房子宽敞,水电气暖一应俱全,孩子就在家门口上学,真的非常知足。” 2013年以来,全镇确定实施了十二项利民工程,主要包括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老年人生活救助标准、城乡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新建史口中心小学,实施史口二小、三小、四小、五小体育场地标准化建设,配套提升油郭社区幼儿园等。目前,各项工程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0%以上。 “一带分两片”的“西居东工”模式 史口镇对全镇总规和部分地块详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编制,确立了“一带分两片”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其中,“一带”是东张铁路生态绿化隔离带;“两片”是东部生活片区和西部工业片区,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东部生活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具体为生活配套服务区3平方公里,生态绿化隔离区1平方公里,博昌湖湿地旅游区4平方公里。西部工业片区主要布局发展化工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园区,凸显生态化工业小镇特色。 康茂礼认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才是最好的小城镇建设之路。以淄东铁路为分割线,史口镇大力实施了“东居西工”工程建设,现在西部循环化工园区、东部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正在加快建设中,沿淄东铁路实施的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在启动。 多年在城里租房住的东四村村民魏民民将家搬回了村里,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他感慨地说:“史口越来越美了,越来越绿了,住在这里舒坦。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我不得不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