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低碳日来临 |
低碳宣传,引来不少“草根”节能高手 |
| |
- 2013年06月18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6月17日讯(记者 王志刚 通讯员 宋壮志 姚惠红) 17日上午,新世纪广场上人头攒动,为期一周的东营市2013年全市节能宣传周和全市低碳日活动在此拉开大幕。6月15日至21日是中国第2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7日是第一个“全国低碳日”。围绕今年宣传周和低碳日的主题,东营市在全市开展了本次低碳节能宣传周活动,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减排,普及节能低碳知识。 据悉,本次节能宣传周以“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中间就“隐藏”着不少践行节能低碳方面的高手。退休职工宋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在单位时候是搞技术革新的。退休后,闲不住的他在家又琢磨起了对家庭生活的“技术改造”。“比如家用照明灯,并不是越亮越好,省电也不是瓦数越小越好。”宋师傅说,根据房间大小,要合理选择照明度数。“卫生间每平方米2瓦就可以了。” “煮饭提前淘米,浸泡十分钟后再煮,既省电又减排,每年能省四五度电。天不热就少开空调,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先关空调,一年也能省下五六度电。”谈起节能心得,刘大妈滔滔不绝。“一般买海鲜、水果的泡沫箱子我家都留着用来种蔬菜,而做饭的淘米水就可以用来洗菜、浇菜,拖地的水还可以留着冲厕所。”另外一位市民说,这几年响应节能号召,不少老人还鼓励子女少开车,乘公交绿色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