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
|
|
顾松
考研是大多数面临毕业的大学生的梦想,然而如何看待考研成功与否却是大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的心理承受难题。1月14日凌晨,当大家都沉睡时一名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住考研的压力选择了跳河自杀,幸运的是及时被民警救起。 在跳河的一瞬间或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摆脱现实,但是释放压力只有这一条路吗?笔者认为他无疑是在逃避,而不是选择更好地解决问题。当每个成年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只要有完善的心理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总能通过自身的调适找到生存之道。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学生因为压力大、承受不了压力和挫折而选择自杀的新闻。然而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起因,或许与他们从小在心理素质培养及校方、家长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不够有关。 针对当今学生心理素质差的社会现实,有专家提出,要从小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最好能建立起心理档案。通过给孩子建立档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能让学校的老师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而且也能让孩子的家长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的成长。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与成绩来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个性特征以及预测孩子未来的心理变化趋势。 除此之外,有效沟通也是能够化解学生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学习很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更重要,学生从小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学校、家长对学生在待人接物观点上的培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学生成绩,也会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压力,在压力来临时他到底该如何选择。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什么样的问题最终都会有一种妥善解决的方法,这种理念应该贯穿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直到他们踏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对他们而言,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历程中一笔不小的财富;对整个社会而言,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给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对每一个个体的人负责,对整个社会的未来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