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12月29日
作者:
-
【PDF版】
|
|
|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有茫茫草原、浩浩苇荡、苍苍森林,更有那一排排一方方整齐如划的稻田,直铺向遥远的天际。那博大的气势,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出产的大米,以其颗粒均匀、晶莹剔透、黏度适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成为稻米中的上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河大米”。 黄河大米因其优良的生长环境与独特的品质,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无公害食品”。黄河大米带着东营市200万人民的深情厚意,上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餐桌,深受各国体育健儿的喜爱。 黄河三角洲的水稻栽种历史只有20多年,黄河大米也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它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全国第五届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上。那次,黄河大米作为优质名产,首次进京参加展销,不料,却遭到冷遇。展销会的头三天竟无一人问津。市里去的工作人员只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起来。经过大力宣传,总算引来了第一个顾客。说来也真让人啼笑皆非,这位尊贵的白发老太太,只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钱,买了一斤大米。想不到事情竟是靠了这位老人的一斤大米,才有了转机。第二天,展厅一开门,老太太又来了。她在众人面前喋喋不休讲起昨天买回的黄河大米如何香甜津道,随即掏钱买了一百斤。 这位老太太成了一则活广告。很快,这个一百斤,那个三百斤,人们开始争相购买起黄河大米。有一位外国驻华大使的夫人买了二百斤大米,她说要把这些黄河大米带回国去,分赠给她最好的朋友,因为这是最好的礼物。 展销会后期,人们为买黄河大米竟排起了长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