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家长要做好预防
2017年06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吕增霞 通讯员 刘厚亮
  进入6月份,手足口病迎来高发期。儿童发病年龄主要在3-7岁儿童,广大家长谈“手足口病”色变,此病给儿童及家长带来不少烦恼。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

  其实手足口病就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病毒为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16。这种病很早就有。这几年,流行范围广、重症多,死亡病例较前增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多发。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危险。重症患者多小于3岁。对有的患儿仅为口腔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也要重视它,也可以成为重症,也具有传染性,病毒是同一组的。有的患儿可以仅表现为口腔疱疹,有的初为疱疹性咽峡炎,后来发展为手足口病。
  感染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患儿开始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发热,出现口腔疱疹,手足心出现疱疹,膝盖,臀部出现丘疹等。如果小朋友出现手足心疱疹,口腔疱疹,膝盖、臀部有丘疹等症状,家长就需要当心了,特别是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时,都需要带孩子及时去看医生了。因为患儿有加重的可能,若出现脑炎表现,患儿病情就会直转直下,拖延时间就是给救治缩短时间。
  一般症状轻微的在家隔离,吃些抗病毒药物,家长给予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注意休息,观察病情。病程3-5天不加重的话,就没啥大问题了,特别是前3天是重点!
  如发现重症的早期表现。家长注意观察的要点:持续高热、四肢凉、呼吸快、嗜睡、精神欠佳、易惊、肢体抖动、频繁呕吐等。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如何才能避免宝宝感染手足口病?

  家长在生活当中要给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才能有效的避免病情的出现。
  与流感类似,手足口病也是病毒感染。接触病毒后并不会马上发病,有一段潜伏期(约2~10天,平均3~5天),这段时间患儿无异常表现,但一旦人体做好了准备反击病毒,多数患儿会突然起病,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出疹子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等。此外,手足口病会引起患儿的手、脚、口腔甚至肛门周围,长出片片透明的皮疹(水疱)。这些疹子不痛、也不痒,消退后不结痂也不结疤。
  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不洗手、喜欢往嘴里塞东西的习惯,更容易被传染。所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自愈性,但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重症感染会夺去患儿性命,尤其是3岁以内的患儿。重症手足口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患儿嗜睡、意识不清以及突发性全身性肌肉收缩等可怕症状。如果孩子发生了惊跳,像被吓到一样的肢体抖动,就要警惕是不是重症手足口病引起的。当病毒累及神经系统后若没有及时就诊,会继续发展累及心肺,引起心肺功能衰竭。
  如果怀疑患儿染上手足口病,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退热效果不好,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退热效果不好;出现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无力、站不稳或坐不稳的情况;呼吸增快、减慢或忽快忽慢,必须尽早送医救治。
  提醒各位家长,预防手足口病,就需要给孩子勤洗手,让他们吃熟食,平时注意多喝开水,此外,室内要保持通风,尽可能的让孩子多晒太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