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
重度残疾人将提前5年领养老金
本报记者聂潇潇
2017年03月1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3月9日,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
3月9日,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会议梳理了2016年全市残疾人工作的成果,总结了经验和不足,并制定了2017年残疾人工作的计划和目标,进一步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去年15804名残疾人得到救助
2016年,东营市继续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困难残疾人在低保的基础上,一、二级每人每月分别救助180元和150元,三、四级每人每月救助100元。2016年全市救助残疾人15804名,其中低保9263名,非低保人数为6541名,落实生活救助金1889万元。
2016年,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得到扩大。东营市残联制定出台文件,对有康复潜力和需求的脑瘫、孤独症、智障少年儿童,康复救助范围由原来的年龄段0-9岁调整提高为0-15岁,210名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了康复救助。
从2016年7月1日起,东营市全面提高了残疾人托养服务补助标准。其中,机构托养补助标准提高至12000元/人/年,日间照料提高至7200元/人/年,居家服务提高至3600元/人/年;并对机构托养残疾人按照60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补助。河口区残联实施了特困重度残疾人免费托养,该项目也列入了河口区民生实事项目。
640名省定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在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中,全市救助残疾学生77人,落实助学资金24万元。东营市举办“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春季秋季就业洽谈会,126家爱心企业提供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600余个,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420名。东营市开展“同创美好生活·携手建功十三五”主题活动,按照10000元和5000元的标准,对2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进行奖励。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市残联制定了《东营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并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市残联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和精准识别,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833人。通过扶持救助,640名省定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市残联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新建残疾人从业扶贫基地10处,安置100余名残疾人进入基地就业,发放扶持资金100万元。开展“千牵万·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扶贫行动”,涌现出了“乐村淘线下体验店”本土电商平台。
包村助残扶贫标准每户2000元
会议中,东营市残联理事长李中元强调,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李中元表示,今年上半年,市残联要结合东营市残疾人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东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的任务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
2017年,残联工作要在更多的惠残政策上实现提标扩面。李中元强调,要根据残疾人状况和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省里的目标,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集中选择二至三个项目实现创新和突破。”
根据市委提出的2017年基本完成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要求,2017年的残联工作将重点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开展,实施“千牵万·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创业扶贫行动”。市残联重点培养残疾人电商骨干力量;各县区残联重点培养初中级电商人才。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推进扶贫基地建设,重点向劳动密集型和辐射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倾斜。实施“第一书记”帮包村助残扶贫项目,按照每户2000元标准,扶持帮包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致富项目。召开全市残疾人脱贫奔康现场推进会,推出一批经验模式和先进典型。
重度残疾人保险由政府代缴
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方面,市残联将推进低收入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未婚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把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家庭列入补贴范围;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逐步将发放范围扩大到各类重度残疾人,并适时提高保障水平。
在保障残疾人医疗和养老等基本需求方面,重度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将由政府为其代缴或补助保险费政策,并适时提高代缴或补助标准。将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救助重点。制定出台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措施,并根据情况适时扩大范围。落实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领取养老金政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