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鼻日:别把鼻炎当感冒 及时治疗最重要
2016年04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吕增霞
鼻子是人体呼吸道的重要门户和起始端,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设定为“全国爱鼻日”。今专家提醒,现下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市民应当注意个人防护,一旦不适,要及时就医。
爱鼻子,及时治疗
鼻子是人体一个24小时永不闭合的器官,最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春季更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高峰期,一般人不注意,总以为是感冒,而忽略了患有鼻炎的可能性。这不,市民薛女士的外孙女一个月前出现了类似感冒的症状,而且愈来愈严重。
“感冒没好的,没在意,鼻塞,打呼噜,有时候还透不过气来,感觉她非常非常累,就来医院看看。”市民薛女士说。
经过诊断,薛女士的外孙女为轻度鼻窦炎。据医生介绍,鼻子不通气、打喷嚏、眼睛干痒这些症状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或误认为感冒,其实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有不少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眼下正值春季,昼夜温差大,飞絮、花粉、细菌、尘螨等过敏原加剧增多,极易导致过敏性鼻炎频发。
“鼻腔冲洗可以让一些鼻腔里的过敏性物质给冲洗掉,也可以做游泳运动,这个也是起到清理鼻腔作用,在平时粉尘特别多的时候,比如说花粉、雾霾,可以戴口罩,减轻过敏源导致鼻腔的一些过敏反应。”医生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鼻炎患者有3亿人左右,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鼻炎患者除了造成呼吸障碍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引发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增加鼻咽癌、鼻窦癌变的可能性。专家提醒,一旦患上鼻科疾病,应及时检查治疗,以免引发耳鼻喉间的交叉感染及一系列并发症。
关注小鼻子的“大问题”
每年的4~6月是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的时节,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在西方国家,成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一般为10%~20%,部分发达国家甚至高达30%。我国缺乏全国性流行病学观察数据,部分中心城市初步观察数据8%~20%,估计全国患病人数在1亿以上。在4月11日“全国爱鼻日”来临之际,专家提醒您注意关注鼻子小毛病隐藏的大危害。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有的还并发鼻窦炎、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等,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
◆别让鼻炎拖成哮喘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个气道的两个疾病。这主要由于鼻黏膜和气道黏膜相连。如果鼻黏膜的炎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发展到气道,使得气道黏膜受损害,造成气道炎症,从而引起咳嗽、气喘等哮喘症状。专家强调,一旦过敏性鼻炎控制好了,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和症状就会减轻很多。
◆别把过敏当感冒
打喷嚏、流清水鼻涕,而且鼻痒、鼻塞,很多人会以为感冒了,自行买药治疗。一般的“感冒”是鼻病毒的感染,七天左右可自愈。如果说“感冒”症状十天还不见好转,而且仅限于鼻子的局部症状,没有发烧、全身乏力等症状,在某段时节反复发作,多数是过敏性鼻炎。
◆当心鼻炎变中耳炎
由于人的五官是相通的,耳鼻之间有一个相通的管道叫做咽鼓管,孩子的咽鼓管位置较成人低,基本与鼻腔持平,病菌很容易就从鼻腔经由咽鼓管到达耳部,引起耳鸣、耳痛等耳疾的症状。特别是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由于咽鼓管位置低,鼻涕很可能会直接吞咽下去,不易被家长察觉。专家提示,如果孩子经常打喷嚏、流鼻涕,还常常跟你抢电视遥控器,调大声音的话,很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
◆药物治疗避免过量
目前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部份: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法、手术治疗和其它的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可减轻对过敏原的反应并抑制炎性反应,但药物治疗一般不要超过7天,患者在使用喷剂缓解鼻炎症状时,切忌私自加大药量及次数,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依赖性鼻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过敏性鼻炎预防中尤为重要,应该贯穿所有鼻炎发展和治疗的阶段。在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减少外出,或使用有效隔离过敏原的防护用具,最好戴上口罩和眼镜;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还需要提前一周开始使用药物喷剂预防,预防过敏性鼻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