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马拉松,大学生学急救
420名应急救护员培训全面启动
2016年04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4月10日讯(记者 吕增霞) 一年一度的黄河口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为东营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今年东营首次招募了“医疗急救”志愿者。从4月9日开始,东营市红十字会对420名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救护员培训,为运动员健康保驾护航。
  2015年在国内其他赛道发生了5起猝死事故,令人扼腕的是,这5位跑者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的在校读书,有的即将成为人父。为了更好地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健康,今年,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首次招募“医疗急救”志愿者。
  4月9日开始,东营市红十字会在胜利学院对420名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救护员培训,三位经验丰富的讲授人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志愿者们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创伤救护、常见意外伤害处理以及马拉松比赛意外情况演练。
  “这次培训的志愿者中,大部分都是胜利学院医学系的学生。培训结束之后,要对志愿者们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不合格的不发救护员证,合格的由老师签字确认予以发证。考试不合格的,学院另行安排重新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的学员在比赛前会再强化学习,确实做到学以致用,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东营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科长刘波说,通过这次培训和今后的强化培训,培养出高质量的急救员,更好地为马拉松赛事服务。
  “很多参加马拉松的轻跑者,因为经验不足,专业度不够,在大赛上很容易兴奋过头。”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任爱农指出,赛道上的悲剧大都发生在终点及终点附近。“因为缺乏系统训练,不了解身体在极限状态下的变化,在接近终点时,他们听到旁边观众或者志愿者的加油呐喊,很容易因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而开始冲刺。”
  “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他们下意识地加速,可能就造成心率超过200。”任爱农说,“或许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范围。”对此,任爱农的建议是,参赛跑者最好应有佩戴GPS手表查看心率的习惯,并且在训练中了解自己的最高心率,以及目标配速时的心率情况,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参赛,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成绩。

  420名应急救护员正在接受培训。 本报记者 吕增霞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