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应急实战演练现场。 本报记者 任小杰 通讯员 陈仕钊 陈镜旭 摄
本报记者 任小杰
7月9日上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在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实战演练,检验和强化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据介绍,参与演练人员100余人,专业救援车辆达到31辆,其中各类消防车21辆。演习中,无人侦察机、涡喷消防车、特大功率液压潜水泵等高新技术也相继亮相。
最大程度地接近了实战
此次演练,设定2015年7月9日上午09时31分,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制氢车间变温反应器因超温超压,反应器顶部出现泄漏,泄漏物质高温遇氧后发生自燃,在此巡检的2名职工被突然出现的高热烫伤腿部,不能行动。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在现场展开自救,但是现场液化气罐区、制氢装置相继泄漏出现着火,公司救援力量已不足。
为防止事态扩大,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立即拨打电话分别向119、120及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事故情况,开发区管委会应急办接到区安监局的事故报告后,立即请示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宋迎章是否启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随即,宋迎章发出指令立即启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景东带领安监、公安、消防、交警、环保、社会事务、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人员相继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并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李景东同志担任现场总指挥。在各单位的协同配合下,消防官兵第一时间救出被困人员,综合协调、灭火救援、警戒疏散、医疗救护、环境监测、气象监测、物资保障、电力应急、信息发布等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施救,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原料泄漏处成功堵漏,原料气体云成功驱散,火情被扑灭,险情得到排除。
“这次演练综合了多种演练项目和救援手段,力求真实,最大程度地接近实战,积累了演练救援的实战经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局长姚建军告诉记者。
此次演练的成功举行,检验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急联动程序、高新技术的应用、协同配合和实战水平,提升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应对突发事故灾难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能力。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
2015年上半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专项行动,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和实名制监管,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综合保障能力、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1至6月份实现了生产安全零事故。
在过去的半年里,安监局开展安全生产对话谈心活动。组织22家危化品企业40余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总监,开展全区危化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暨谈心对话会;会同管委会联合海事、港航、建港办以及海上施工、生产、运输等单位负责人,组织召开东营港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
据介绍,安监局还鼓励企业自聘专家开展安全检查,发挥专家在企业内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安全教育等工作中的技术指导作用,企业累计自聘专家20余人,排查隐患135条。安监局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和实名制建设,按照要求完成了对园区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起了以开发区管委会为一级网格、10个行业主管部门为二级网格、23家生产经营单位为三级网格的责任体系,先后有13家企业实行了实名制管理。起草编制《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应急救援手册》,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