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新户镇的“万能婶子”郭翠萍:
寒风中站3个小时用耐心化解离婚风波
文/片本报记者宋贝贝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郭翠萍经常到村民家中聊天,了解各家情况帮他们解决难题。
     郭翠萍是河口区新户镇东村综治办主任、调委会主任,她26多年来坚持干着同样的一件差事,家庭闹矛盾、邻里闹纠纷,她总是第一个出现;家里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她,只要郭翠萍一出面,问题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万能婶子”。
献身调解工作26年 把自家经营良好的饭店关了
  6月30日,记者在东村村委会见到了郭翠萍。“每当看到邻里、婆媳、叔侄等因为宅基地、养老、经济纠纷等多种矛盾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时,我觉得不是滋味,总想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郭翠萍说。正是因为这份责任,1989年她就开始自愿做调解工作,这一干就是26年。
  农村的情况很复杂,家庭连着家族,亲戚连着亲戚,一个矛盾连着大半个村,要处理成功不但要做好矛盾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还要兼顾双方家族的亲戚,所以调解人必须特别有耐心。“我不想听你说,你出去。”说着,“砰”地把门关上,这样的情形在记忆中郭翠萍已经数不清遇到过多少次。她曾经怕事态扩大半夜爬起来赶去调解,把自家经营良好的饺子店、饭店关了,还因为受到当事人的辱骂而流下委屈的泪水。但是,郭翠萍以她的真心和宽容,以她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让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握手言和。
  村民赵某和妻子李某结婚已经7年了,两人经常因小事发生争吵,从刚开始的斗嘴升级到动手,打得不可开交,一气之下李某抱着孩子回了娘家,还向丈夫提出离婚的要求。郭翠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顶着凛冽的寒风,骑上摩托车去了3公里以外李某的娘家。到了李家刚说明来意,李某的母亲就叫骂着把她推出门,还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当时郭翠萍就委屈地哭了,想马上回家,不再管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可我转念一想,如果回去了,这个家可能就要散了。”想通后,她冒着寒风站在外面3个小时,继续劝说李某。郭翠萍的这份真情和耐心最终感动了李某的母亲,她给郭翠萍开门道歉,并说出了她的一些想法。郭翠萍耐心地向李某母女讲了离婚的害处,最后李某同意和解,她又对赵某进行了批评教育。经过郭翠萍的劝解,夫妻双方都各退一步,达成谅解,赵某写下了再也不打妻子的保证书后,将妻子女儿接回家,一场离婚风波终于平息了。
  二十几年来,郭翠萍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防止矛盾激化近百起。在她的努力下,东村连续多年无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东村也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市级文明信用村。
村民想养猪却没启动资金 郭翠萍帮忙协调资金8万元
  没事的时候总爱东家走走西家串串,正是这个习惯让郭翠萍了解了不少情况,作为村两委成员,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谁家遇到难题了,不管在不在调解职责以内,她总喜欢搭把手。
  东村村民赵金荣家中经济有些困难,夫妻俩有个年幼的孩子,本想出去打工赚钱养家,却因为照顾幼儿而走不开,“怎么办呢?我们俩就商议着在家种地,再养点猪。”赵金荣说。有了这个想法两人就付诸行动,但是东拼西凑,养猪的启动资金迟迟没有着落。
  去年,在一次串门中,郭翠萍了解到了赵金荣家的情况,“夫妻俩干劲很足,就是没有资金,我就想着帮忙协调点资金。”郭翠萍就多次去镇上打听,最后给赵金荣家协调了8万元贷款,帮助他们盖起了猪圈,买上了30多头猪仔。“去年卖了一些,见了效益。今年价格不错,又卖了24头,纯赚一万多元。”赵金荣说,她打算再进点猪,但是因为饲料太贵,资金有些捉襟见肘。
  郭翠萍已经了解到赵金荣家现在的难题,“我想着这两天再去镇上跑跑,看能不能去计生上协调些贷款,这个利息很低。还有个小额贷款,利息也不高。”对于国家、省、市对农村的帮扶政策,郭翠萍说起来头头是道。平时她就很喜欢学习和研究这些政策,“村里那么多户,都想发家致富,我就想着看能不能通过学习政策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26年的摸爬滚打,郭翠萍成了乡亲们的知心人,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都愿跟她说道说道,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万能婶子”。郭翠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百姓的热情,无悔奉献于基层工作,维护了一方社会稳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