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樟脑中含对二氯苯有毒,本报实验室教您如何识别
在沸水里不融化就是天然樟脑
文/本报记者孙娜娜片/本报记者刘海滨
2015年06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实验所准备3种品牌的樟脑球:天然樟脑球(左)、含有对二氯苯的人工樟脑球(中)以及无种类标识的樟脑球(右)。
  将樟脑球放入三杯热水中,其中天然樟脑球(左)漂在水面上,其他两种沉入水底。
  经过三分钟,只有天然樟脑球(左)仍浮于水中,其他两种均被溶解。
     进入夏季,樟脑球迎来销售旺季,许多居民家中必备樟脑球,驱虫、防潮。但市面上多数樟脑球是人工樟脑球,其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对二氯苯或萘。长期接触有损人体健康。那么怎样鉴别您家里的樟脑球是人工樟脑球还是天然樟脑球呢?本期早报实验室为您揭秘。
  >>记者调查:
  记者走访东营多家商超发现,市面上的樟脑球分为两种:人工樟脑球和天然樟脑球,而人工樟脑球占绝大多数。天然樟脑球是提炼自樟树的枝叶干,而人工樟脑球是用化学药品合成,其中含有对二氯苯或萘,长期接触有损身体健康。但只有大型超市中,樟脑球才会被标注出“人工”和“天然”,很多小商品市场中销售的樟脑球并未标注出成分含量。
  记者从超市和小商品市场中分别购买到3种樟脑球,其中小商品市场中的樟脑球名称为“雪白樟脑球”,配料为樟脑和香料,价位为50克,2.5元,每10克0.5元;在超市中购买到的“樱之花”牌樟脑球,标明对二氯苯含量为99%,价位为80克,6.9元,每10克0.86元;另一种樟脑球上标明有效成分为94%的樟脑,价位为25克,3.9元,每10克1.56元。从价格上看,天然樟脑球的确是贵了。
  标明成分的两种樟脑球在使用注意事项中说明:内包装为透气纸,使用时请勿撕开,触碰后请洗手。但“雪白樟脑球”却要求“撕开包装或针刺数孔放入衣柜中使用”,难道这种价格低廉的樟脑球反倒更安全环保?
>>实验过程:
  记者分别将“雪白樟脑球”、“樱之花”樟脑球及天然樟脑球标注为1号、2号、3号实验样品。打开包装就能闻出3种樟脑球具有不同的气味。1号样品的气味很刺鼻;2号样品包装上标明“芳香气味”,但气味并不温和;3号样品有一点薄荷的味道。从樟脑球的外观上很难区分3种樟脑球。
  将3种样品放于3个透明杯中,再将刚烧开的一壶热水倒入3个透明杯中。1号样品、2号样品都沉底了,3号样品则在水面漂浮着。这是因为:天然樟脑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对二氯苯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前两种样品会沉底。
  倒入沸水后,1号样品、2号样品释放出大量刺鼻气味。1分钟后,2号样品已经完全融化;3分钟后,1号样品完全融化;直到水变凉3号样品也没有融化。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说明,天然樟脑球在沸水中处于漂浮状态,人工樟脑球在沸水中会融化。原因是,天然樟脑的熔点为179℃,含萘的樟脑球熔点是80.5℃,含对氯二苯的熔点是53.1℃。而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在沸水中人工樟脑球就融化了。
  1号样品虽然标明配料是樟脑和香料,但实验证明这是假的。   
>>专家提醒:
  记者咨询浙江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栾明明了解到,对二氯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人在接触高浓度时,可表现虚弱、眩晕、呕吐。严重时损害肝脏,出现黄疸,肝损害可发展为肝坏死或肝硬化。长时间接触本品对皮肤有轻微刺激,必引起烧灼感。
  虽然国家卫生部至今还没有明文禁止对二氯苯防蛀剂的生产销售,但是早在1992年我国有关部门发布的《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中,就将对二氯苯划归第六类有毒品类,明确规定对二氯苯是毒物,其包装上应该有骷髅头和交叉骨形的警告标志。1999年3月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安全型防虫蛀剂》HJBZ32—1999,明确规定:“以樟脑或拟除虫菊酯为原料生产的防虫蛀剂产品中,不得使用苯或对二氯苯作为原料,产品中不得含有对二氯苯”。这些都说明对二氯苯不适合作为防蛀产品供家庭使用。有专家认为,即使要用对二氯苯防蛀,也要谨慎使用,注意防护,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据了解,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对二氯苯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以来,以对二氯苯为原料的防蛀剂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几乎看不到了。但是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这一类产品说明中,只对“对二氯苯”这一成分进行了标明,却没有说明其毒性的危害,有关部门有必要对衣物防蛀剂市场进行规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