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莫让个性与攀比齐飞
2015年06月2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评论员 斯涵涵
  “毕业旅行”、“毕业聚餐”、“拍几套不同着装的毕业照”……不知何时,曾经简单的大学毕业,悄悄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仪式”。但是,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毕业生而言,这些代表着毕业狂欢的“仪式”背后,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
  数年同窗,一朝分离,对母校对同学复杂的情感,对社会对未来的期许和惶恐,构成毕业季特有的情绪,聚餐、拍照、旅行、表达爱意、倾诉友谊……对于每一位毕业生来说,毕业季是一次永难忘怀的生命阶段,是对学生时代的庄严告别,这个时候多一点狂欢,多一点花费,都是值得的,也是家长和社会可以理解并宽容的。
  时代的发展也为毕业季的消费提供了经济支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开展的专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毕业生毕业季花费超过4000元,其中,用于毕业旅行的费用在毕业总花销中占比最大,达到57.14%,平均花费为3000至5000元。对此,笔者认为要理性看待。
  从消费来源看,除了大学生们向父母伸手外,勤工俭学、省吃俭用的积攒方式也不少,由此看出毕业账单未必全然不合理,一味用数十年前的数据来简单对比,对于追求个性的大学生来说恐怕难有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问卷调查的结果还显示有2%的人毕业消费超过10000元,仅10%的大学生毕业季消费在2000元以内。这两个少数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贫富悬殊的差距,而新媒体快捷便利的分享功能让毕业季的高消费成为某种畸形的时尚,殊不知“炫耀式”、“攀比式”行为将是贫困同学、贫困家庭难以承受之隐痛,也使平等纯真的同学关系蒙上阴影。
  一套精美的毕业照可以定格美丽的青春,但穿越时间的友谊更动人;毕业游固然可以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却万万不可过度预支,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认清毕业季的“短暂”与“永恒”,个性张扬之余不乏理性思考,把握好人生坐标,厘清消费价值排序,追求别具一格却不失纯真的“致青春”,这是大学生们在毕业账单上需要标明的红线,也是走向社会永不结束的课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