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学服务岗的五老志愿服务者们正在帮着还没被家长接走的学生辅导功课。 本报记者 郑美芹 摄
在东城街道安宁社区安慧南区一街之隔便是东营市晨阳学校,社区中一群五老志愿服务者自愿守候在社区门口的“助学服务岗”。来不及被接走的孩子们可以有屋子躲避风雨,写写作业了。22日,记者走进助学服务岗来揭开这个便民的服务岗。
下午4点,东营市晨阳学校还没有放学,但学校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辆私家车,家长们已经提前到学校门口接孩子了。在安慧南区东门门岗处,记者看到原有的门岗被扩建出3间房子,房中张贴着“小学生消防安全常识”、“交通安全三字经”、“感恩的心”等有关小学生的常识知识。这里就是“关爱365东城街道助学服务岗”。
“公共文明引导员”扈韵芬和刘树荣正在门岗处值班。从她们口中记者了解到了,创城带给整个社区的变化以及这个“助学服务岗”的来龙去脉。
扈韵芬说,自从创城以来,她就做文明引导员,已经3年了。每天在小区中巡逻,捡垃圾,做文明引导……慢慢地她发现了,学校放学后,总有些孩子出于各种原因迟迟不回家。志愿者们向社区反映了这种情况。在社区的申请下,由街道出资在小区东门处新建了3间屋子,设立了“助学服务岗”。“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这些志愿者就自发报名,按时到门岗处‘上班’了,其实都是义务劳动。”刘树荣笑着说。记者看到了屋内墙上张贴着的值班表。下午4点10分,宋国谦按时到门岗处“上班”了,这天共有3位志愿者值班。
说起助学服务岗的好处,接孩子的家长们纷纷议论起来。助学服务岗提供了包括学生四点半课堂、城市向导、免费饮水、手机充电、雨伞借用、小药箱、打气筒、针线盒等便民服务。“接孩子的家长也有地方躲避风雨了。”王女士说。一位姓司的小朋友是每天最后一个离开门岗的孩子。虽然,门岗值班时间规定截至到下午5点半,但志愿者们时常在门岗处等到7点,直到这位孩子被接走。“有一次,我们轮流3波人到7点20分,才等到孩子的家长。”扈韵芬说。
“助学服务岗”只是志愿者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好事,社区中还有很多。如,建立文明楼道,评选“四德榜样”,老旧小区改造,创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创城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焕发出居民精神面貌的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孙娜娜 郑美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