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蓬志愿者爱心资助聋哑兄妹
因为有爱,她们一直很坚强
本报记者张小倩
2014年11月27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在学校中,姐姐尚梦雨(右二)与同学下棋,弟弟尚梦楠(右三)也会凑过来观战。 本报记者 刘海滨 摄
     25日下午,记者来到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见到了海蓬志愿者们帮扶的贫困学生尚梦雨和尚梦楠兄妹俩。干净明亮的大眼睛、纯真的笑容、瘦小的身躯,这是记者对兄妹俩的第一印象。尽管自幼遗传性聋哑,从小用着只有一家人能懂的手语交流,但乐观开朗的姐弟俩并没有被自身的缺陷而打倒。谈到这兄妹俩,海蓬志愿者杜冬艳告诉记者,“虽然聋哑,但兄妹俩比正常孩子都要强,学习成绩也棒。”

  虽然聋哑
但对生活充满信心

  走进尚梦雨所在的教室,记者看到了这个正在认真写作业的孩子。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个字尚梦雨都写得很认真,看着她的字,你不会想到那是出自一个五年级孩子之手。谈到尚梦雨这个孩子,班主任王玲霞有说不完的话。“从学拼音开始,她写的每一个字母、汉字都很认真。”尚梦雨的王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写字认真外,尚梦雨的记忆力还特别强,50个毫无关联的词,不到十分钟她就能背下来,考满分也是经常的事,“如果能跟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她肯定是一本大学的好苗子。”据了解,姐弟俩个不仅学习成绩非常棒,对待生活也充满信心,他们一直坚信自己有一天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听音乐。
  “姐弟俩从幼儿园开始就来这上学,开始来的时候还经常哭闹,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王老师说,现在他们不仅学会了用手语交流,还学会很多知识,做任何事情都井井有条,可以说是他们学校最棒的学生。俩孩子不仅招老师们喜欢,同学们也都爱。“你学习认真,读书也很棒,我喜欢你。”“你跳绳很棒,字写得也很漂亮,我喜欢你。”……在教室的一角,记者看到尚梦雨的同学徐金梦对她的评价。据了解,自幼住校培养了他们自强的性格,现在尚梦雨不仅是班里的班长,还是学习委员,平时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全是班里的大姐姐。
  他们有困难
海蓬来帮忙

  据了解,尚梦雨与尚梦楠姐弟俩来自垦利县胜坨镇的一个小村庄,父母也都是聋哑人,除了低保收入外,父亲在外打工赚取的一千多块钱几乎是家里所有的收入来源。由于无法与姐弟俩的父母沟通,记者联系到了他们的舅舅康先生,了解了尚家一家的生活情况。“他们家至今仍住在那三间土房子,幸亏姐弟俩上学不用交学费,要不然一家人生活温饱都成问题。”康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小雨和小楠的爸妈都是聋哑人,他的爸爸只能在一家化工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也就一千多块钱,妈妈偶尔会到饭店刷刷盘子赚点钱,俩人赚的钱勉强够一家人吃饭的。“多亏了这些好人的帮助,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康先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杜冬艳是国网东营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调控中心的一名员工,从2010年开始她们部门就开始帮扶这姐弟俩,到现在为止帮扶已有近五年的时间。谈到对这兄妹俩的帮扶,海蓬志愿者杜冬艳告诉记者,“兄妹俩都很要强,学习、做事又认真,帮助他们我觉得值得。” 
  “2010年从同事那听说了尚家姐弟俩的情况后,我们就想为这坚强乐观的姐弟俩做些什么。”杜冬艳说,每年她都会代表部门定期的去看望两个孩子,除了给家里买些米油等生活用品,还会姐弟俩买些学习用品和衣服,给孩子送点帮扶资金,“东西虽然不多,但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让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不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