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东城一家网吧内,不少人在玩网游。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11月24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记者走访发现,面对这一消息,东营网吧从业者并不乐观。
网吧经营从一证难求到无人求证
26日下午,记者走访发现,网吧上座率普遍不高,排队上机的现象再难出现。
沂州路附近一网吧的老板齐女士告诉记者,从2003年2009年左右,网吧行业生意处于发展最高峰,当时投资三十万元左右开网吧,用不了一年就能收回成本。
“2007年左右,一本网吧经营证能买到十几万,现在都没人要。”运河路附近一网吧老板柳先生称,几年前网吧经营证很难办理,“经济开发区的网吧总数是固定的,如果你想开网吧,就只能从别人手里买,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可谓是一证难求。”
随着互联网、手机、电脑的普及,网吧的生意大不如前。“现在跟以前差远了,几年前我们店有200多台电脑,都得排队上机,现在只有不到100台电脑,但每天三十几个人就算多了。”柳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网吧都快开不下去了,网吧经营证就更不值钱了。”
门槛降低,从业者担心更大冲击
对于新政策消息,东营的部分网吧经营者们却认为,审批放开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他们更多的担心会给这个已经履步维艰的行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齐女士认为审批政策的放开对网吧行业“没什么好处”。“整个行业不景气,网吧数量越多生意越不好做。而且新的网吧在环境和机器配置上肯定优于老网吧,我们没有优势,竞争压力只会有增无减。”齐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干了几年网吧,收入比以前少了不少,还没考虑好要不要继续经营。
“每年房租30多万,现在一天的盈利能达到1000元左右就很不容易,现在只能说是在苦苦维持。”柳先生说,以前一个白天就能赚5000多元,现在一白一黑加起来能有2000元就是很好的成绩。“沂州路步行街原来有两家网吧,现在已经有一家倒闭了。”柳先生认为,一旦审批政策放开,网吧数量增加,势必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冲击,“肯定会流走一部分客源,生意就更难做了。”
网吧数量3年未变,转型经营“自救”难
东营市文广新局审批大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面开放网吧审批的消息,他也是在网上得知的,目前没有收到相关文件通知。
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开发区有10家网吧,从2012年开始,开发区网吧实行总量控制,一直控制在10家。“如果政策落实到东营市,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可能会在网吧总量上有所突破,这势必会带来网吧数量的增加。。”工作人员说。
“不是没有考虑过转型,但现实条件不允许。”柳先生告诉记者,为了“自救”,他曾到网上查阅过一线大城市新型主题网吧的资料。“一个是投资大,新装修、新机器,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二是主题网吧消费水平远高于普通网吧,现在到网吧上网的都是外地打工者居多,一旦消费价格上涨,连现有的客户群体都会流失。”柳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吧的转型。
“这一行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出不去。”齐女士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