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火烈鸟,现身黄河口
野生鸟类保护专家:野生火烈鸟在黄河口地区为首次发现
2014年11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黄河故道内,首次来到东营的火烈鸟在水面上嬉戏,远处就是成群的白天鹅。 通讯员 胡友文 摄
     本报11月24日讯(记者 段学虎) 我们在动物园里经常见到橘红色的火烈鸟,但是您见过野生的火烈鸟吗?11月22日上午,东营观鸟协会会员胡友文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林场内一段黄河故道的水面上发现一只大火烈鸟。经相关信息证实,在我国仅有几次观察记录。
  胡友文告诉记者,22日上午,他来到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千二林场内的黄河故道,准备拍摄前来黄河口湿地过冬的候鸟,“远处就是白天鹅,当我举起相机准备拍摄天鹅的时候,一只体型较大的鸟引起了我的注意,长长的脖子,比脑袋还大的嘴巴,很像美洲的火烈鸟。”据其介绍,体型如此大鸟类,有多年拍鸟经验的他此前在该区域从未见过,“意识到可能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新发现的鸟类,我马上用相机先对着这只大鸟拍了几张。”胡友文介绍,经长期在此观鸟的野生鸟类保护专家丁洪安、付建志先生辨认,确认这只鸟为红鹳目红鹳科红鹳属的大红鹳(也叫大火烈鸟),鸟类特征为大红鹳亚成体,在黄河口地区为首次发现。经检索并请示山东省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有关专家,在我国仅有几次观察记录。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林场内的黄河故道生态环境良好,每年都有大批大天鹅、东方白鹳、灰鹤、各种野鸭等迁徙来此越冬,也发现少量丹顶鹤、大鸨、白鹤、白头鹤等迁徙于此。自2010年开始,每年都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期间对黄河故道进行黄河水过流试验取得成效,有效保护了这里的生态环境。现在,迁徙来此越冬的鸟类明显增多。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大火烈鸟主要分布于非洲、中亚、南亚等区域,栖息于人迹罕至的宽阔浅水域,以水中甲壳类、软体动物、鱼、水生昆虫等为食。分布广、种群数量较大,无威胁因子,但在中国并无分布,为数不多的几次发现记录,也多是离散失群的单独漂鸟。1997年在新疆野外首次发现并确定该鸟在中国境内有分布,为中国鸟类新纪录,在四川也发现一只该鸟亚成体。此次野外发现在黄河口、山东省乃至中国都弥足珍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