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于一体
黄三角产权交易中心助地方经济腾飞
2014年10月2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挂牌项目12宗,资产交易额7.19亿元,交易品种涉及企业国有产权、实物资产、民营资产、罚没资产等。”24日,记者从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了解到,通过公开挂牌转让,使国有资产进退有序,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序流转。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的成立,为东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成为黄三角经济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促进东营经济“转调创” 服务黄三角经济区发展
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黄三角产权)是经山东省国资委批准由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集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权交易平台。作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蓝两大发展战略的城市,东营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和独特的发展优势,黄三角产权的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黄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助力黄三角经济区腾飞的重要助推器。
自2012年4月27日黄三角产权正式成立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此平台与山东产权错位发展、功能互补,逐步形成立足黄三角、服务山东省的区域性综合性产权交易市场。同时黄三角产权为东营市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工作者为东营经济注入新活力,对东营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三角产权的设立,既是发挥产权交易与投融资服务职能,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引导投资方向的重要举措,也是山东产权市场不断成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黄三角产权作为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在东营市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已纳入山东省统一监管机构、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审核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的“五统一”产权市场交易监管体系中。
黄三角产权打造阳光交易平台,重点拓展招商引资以及投融资服务功能,在充分实现国资规范流转、保值增值功能前提下,金融资产交易业务步入正轨,行政事业资产处置和中央企业资产交易业务取得突破,民营资产交易项目深入发展,逐步实现了泛公有产权、各类新兴产权、民营产权等交易品种的全覆盖。成立以来累计挂牌项目12宗,涉及资产交易额7.19亿元。
实现各种要素市场化配置 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资监管
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这就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突出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而产权市场正是实现各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成功探索。
产权市场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产权这一特殊商品的交易行为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关系,是非标准、非公众类权益资产交易场所,是通过转让、收购、兼并、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产权优化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是我国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成功试点。山东省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国有产权交易建立了一个全省统一、开放高效的市场化平台。
据了解,黄三角产权于2012年12月通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保留的权益类交易场所名单的通知》(鲁政字〔2012〕262号)文件要求,成为省政府确定保留的10家权益类交易场所之一。
坚持市场化导向,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国企改革,按市场化要求配置国有资本,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原则,而产权市场是深化国企改革市场化导向的重要载体。通过产权市场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国有企业和各类企业产权的规范、有序、高效流转。
除此之外,产权市场可以在完善国资监管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加快产权市场发展,促进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工作。
目前,黄三角产权正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完善交易制度,搭建网络平台,规范业务操作,努力为东营市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做好服务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