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动小微企业成长
为小微企业“量体裁衣”,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
本报记者李立红
2014年10月2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最微观的“毛细血管”,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而它又受限于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等原因,相较大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上具有天生的劣势。近年来,东营市多家银行扎根东营实际,借力“金改”东风,创新出一批批新型信用贷款产品,使无数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得到了资金“关照”。
免担保,无评级,3天拿到50万贷款
一年前,在东营东城经营代理品牌服装销售的小企业主张先生遇到了难题,为满足经营需求,他急需一笔50万元的进货资金。“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担保,我在东城几家银行都碰了壁,后来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建行东城支行。”张先生说,银行客户经理在听说了他的情况后,向他推荐了建行刚推出不久的“善融贷”产品。
让张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一款完全免担保、无评级、无授信的产品,短短三天时间,张先生就获得了50万元的贷款,确保了生产经营顺利周转。今年春末,服装换季的时候,张先生又来到建行申请贷款。根据张先生的经营需求和结算情况,建行又陆续为他增加了80万元的贷款。
东营银监分局副局长王百春说:“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推动自身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职责的应有之义。”目前,东营像张先生这样的小企业主数不胜数。银行的贷款产品的一次次顺利投放,就像一场场及时雨,给“久旱”的企业带来了“甘霖”,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助推小微企业成长,银行“各展神通”
为了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市20多家银行“各展神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甚至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开发出各式各样的信贷产品。据东营银监分局统计,截至今年4月末,东营市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已达到2.5万余户。
华夏银行推出“龙舟计划”信贷产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创业通舟、展业神舟、卓业龙舟细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特色服务。此外,东营银行的“银报贷”、“老板贷”、“东都贷”等“小马达”系列小微信贷产品,光大银行的“股权融易贷”、POS快贷,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这些新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可操作性和普及性,使之更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的用款特点,有力地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在贷款抵押物方面,银行也不断创新业务。恒丰银行知识产权质押、奶牛质押贷款,农商行林权质押贷款,农发行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农行的滩涂使用权抵押贷款,都是通过创新抵押方式而新增的信贷产品。今年上半年,奶牛、林权、海域使用权、近海滩涂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00万元、7155万元、13880万元和8000万元。河口农合机构更是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达到5203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