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荒山野岭”去上课
地质院现场分析地层特征强化学习效果
2014年09月2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9月2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代俭科) 对于地质院的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参加培训不足为奇,而将培训课堂搬到“荒山野岭”,通过与地层、地质现象亲密接触强化培训质量在地质院尚属首次。据了解,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野外地质考察不仅增强了此次参与培训人员对地质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让学员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及时掌握油田勘探开发动态。
“让机关工作人员接受地质基础知识培训,在我印象中尚属首次。”地质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贾风先说,当前油田正在加快推进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从严管理等方面工作,作为地质院的机关人员要想把工作做好势必对其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地质院采取脱产的方式举办地质基础知识培训,让机关工作人员真正从实践中学以致用。
为使此次培训更有针对性,培训初期地质院则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金强教授以及油田油气勘探开发资深专家开展地质基础知识专题讲座。 据了解,在为期7天的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培训人员来到鲁西地区并先后考察学习了马头崖的太古界、古生界中、下寒武统岩性特征,封山-青云山上寒武统地层特征以及早元古代花岗岩地质遗迹,蒙阴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特征,平邑下白垩统灰质火山角砾岩和藻叠层灰岩,莱芜红石公园中侏罗统紫红色砂岩及沉积构造,博山地区中奥陶统开元溶洞的岩溶特征,以及昌乐地区新生代火山锥和火山熔岩特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