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未定”只能囤家中
价格比往年低不少,加工企业不敢开秤,纺织企业获利好文/片本报记者张婧婧
2014年09月2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在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无村,因为棉花价格低,承包大户孙其兵不舍得卖,正在平台上翻晒。
     眼看又到了棉花收购的旺季,然而无论是棉农还是今年的棉花加工企业,在籽棉买卖方面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自今年起,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试点目标差价补贴,直到目前黄三角地区有无相关补贴政策尚不明确。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第一年,对东营棉农、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棉花加工和下游棉纺织企业有什么影响?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棉企重归市场
市场竞争会更大

  24日上午,在垦利县黄河口镇的山东垦利天元棉业有限公司,公司经理李建林介绍,公司去年9月28日开秤收棉,到今年共加工皮棉3000吨,“今年的情况还不明朗,不敢贸然出手。现在实行市场价,没有具体的价格,不过估计今年的价格每斤不会超过3.5元。”而去年受国储棉政策、天气原因影响,平均每斤棉花的价格约为4.4元。
  李建林称,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无异于让棉企重归市场。
  东营市棉花管理站站长苗兴武认为,原来棉花收储期间,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没有经营风险,只需按照国家定的棉花收储价格倒推籽棉价格,把好收购、加工、质量关就可以了。“现在棉花价格随行就市,如果把握不好市场,企业就会赔钱”。
  “打算这几天再去大海、魏桥等大型棉纺织企业看看,今年开秤估计得等到十月上、中旬了。收购价格低了,棉农不舍得卖。价格高了,企业就得将亏损的部分搭上。”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李建林说现在每走一步都会非常谨慎。在他看来,现在就是考验企业实力的时候,谁手里的客户多谁就占了主动地位。
  苗兴武分析,棉花收储停止后,一方面皮棉价格由市场决定,存在价格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国家取消收储后,近几年已经停止收购加工的众多小棉花加工厂可能重新加工经营,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除此之外,李建林还有其他顾虑。他担心,如果市场价格下降,国家又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出台,棉花面积还会减少,棉企将面临“无米下锅”的风险。
种棉利润低
种植面积四年少了约40%

  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农利益损失首当其冲。
  在垦利县黄河口镇兴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植棉,前几年,全村棉花种植面积曾接近1700亩,但今年仅对外承包面积就达到1000多亩。
  “近几年人工费不断增长,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植棉效益偏低,在我的建议下,年长的村民把多数地包了出去。”村主任魏向明表示,农民不愿种植棉花的原因还是不挣钱。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孙其兵就是包地植棉大户中的一员。今年他已经收获了1万多斤棉花,加上全村的7万亩都堆放在院子里,并且全村仍以每天1万斤的速度堆积。“以现在的形式来看,不会拿到想象中的利润。”孙其兵计算,一亩棉花化肥、农药、放苗、修剪、拾棉及包地就需要1300元,如果按照今年平均亩产400斤,每斤3.5元计算,成本和收益几乎相当。棉花每亩良种补贴15元钱,而粮食补贴却是200元,植棉补贴少却成本高。
  “拖家带口来到这里,今年算是白忙活了。”孙其兵称,挣不到钱,他很有可能将退出明年的棉花种植。
  从外地来东营拾棉大军的变化上,可以很明显看到垦利植棉规模的缩减。黄河口镇商业街上一家锅子饼店老板赵占祥告诉记者:“往年同期的早上和晚上,一千多口来自鲁西南的采棉人,几乎占据了这条街上大大小小十多家快餐店,就连商店大都也会在门口支起锅煮个面,不少快餐店也在那时候应运而生。”
  但记者注意到,商业街上部分快餐店今年的生意并不红火,“今年植棉面积少,价格又低,采棉大军肯定达不到之前的规模。”据赵占祥估计,今年采棉人比往年少一半。
  魏向明说,随着村里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棉农越来越少;再者,棉花对天气的要求高,阴天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大,只能靠天吃饭,不少农民都将原来的棉田改种粮食了。
  记者从垦利县黄河口镇农林站了解到,今年植棉面积由19万亩减至12万多亩,减少的7万亩改茬耕种了玉米和高粱。与此同时,全市的棉花种植总面积也在大幅缩减,2011年,全市棉花种植总面积为286万亩;2012年,258.8万亩;2013年,205万亩;2014年,170万亩。

纺织企业采购灵活 棉花价格回归理性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相较于棉花加工企业,对下游纺织企业来说,在短期内似乎是利好消息。
  广饶县大码头镇,曾经的黄河三角洲棉花物流中心,现在只剩下一个名号。在全镇30多家的纺织企业中,广饶县丰源纺织有限公司是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纺织企业之一。
  据公司经理燕春防介绍,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是在2009年底、2010年初。2009年5月,公司在原2万纱锭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7000万元新上5万锭环锭纺生产项目。由于生产高档纯棉纱,每年需要的8000吨棉花90%是购买进口棉。他说,三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期间,不少小型纺织厂因此倒闭。
  “淘汰落后产能后,恢复下游纺织企业活力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总的来说是将棉花价格走向市场、回归理性,由纺织厂自己评定质量,还可以拓宽棉花采购渠道和方式,对未来棉纺的发展才是健康良性的。”燕春防说。
  业内人士认为,在2011年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之初,是在当时棉价出现“过山车”走势,为保护棉农利益而出台的,但靠政策干预市场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相比于国外的棉花,国内棉花价格高,而且质量较差,使得国家和企业负担都很重。受国储棉价格高、进口配额严重不足影响,近年来棉花相关行业的企业越来越难做,当地很多小厂房因此而倒闭。
  苗兴武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起到了稳定棉花生产的作用,但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并与真实市场价格背离,只有从自身提高棉花的质量、丰富品种,同时制定合理的政策,保护棉农利益的同时,从而维持棉花种植面积,又拉近国内和国外棉花价格倒挂差距,使棉花价格真正由市场形成,减轻企业的运行成本,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助于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