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前做好规划、买后盯紧服务
在装修旺季做个精明的业主
本报记者李玉亮
2014年09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9月份已经过了一大半,家居行业的促销气氛也越来越浓。在海量的家居建材团购活动中,装修业主一定要擦亮双眼,在前期整体规划和购买之后的安装服务上多上心,只有搞定这前后两头,才能在装修旺季做个精明的业主。
先逛后买 统筹设计装修风格
避免“四不像”“打补丁”
秋天是装修的好时节,凉爽少雨,风力不错,既能有效保证施工过程的干燥,又可以快速吹走装修带来的室内污染物。市民刘先生在东五路购买的房子已经交房,他准备趁这段时间装修一下。刘先生说:“十一之前,很多大型的家居建材团购会一波接一波,我感觉这个时候装修,价格上应该比较合适。”
在咨询了一些装修公司后,设计师孙女士建议他先去家居建材卖场逛一逛:“对于初次装修的人来说,对装修风格和元素的了解很难有明确的概念,也许他能大体上分清自己想要的是中式风格还是欧式风格,可具体到是喜欢传统中式还是新中式,又或是简欧、新古典,恐怕没几个人说得清。”她认为,业主如果盲目地先与设计师交流对新家风格的构想,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设计师也不容易迅速摸准业主的需求。
孙女士建议经验尚浅的业主最好先去建材、家具和电器卖场逛一逛,将自己中意的家居、电器产品的款式拍下来,尺寸记录下来,等到与设计师见面时带给对方看,以方便他们对你的风格定位、空间规划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样能够使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和顺畅。“特别是年轻人,想法很多,但又初次装修,没什么经验。很多失败的案例是,客厅装成了现代简约风格,卧室弄成了繁复的欧式风格,餐厅设计成了中式风格,结果又在墙上挂了一些油画。这样室内的装修风格有点‘四不像’,凑到一块不满意后,业主又再去不断‘打补丁’,这都是由于前期没有统筹设计造成的。”
前期梳理生活习惯
避免不实用的多余装修
装修设计必须符合主人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装修前会查找一些样板间图片,虽然够漂亮,但不一定符合你的居住习惯。因此,当装修风格基本确定后,业主们需要对各家庭成员的需要、爱好和生活习惯等情况进行统一的梳理。
“首先需要确定一下基本信息,包括有哪些家庭成员入住、以及未来可能发生哪些生活变化等”,孙女士说,“如果新房常有亲戚、父母来住,设计师就会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考虑在内,在某些区域的功能性方面考虑他们的习惯;如果有计划生宝宝,设计师则要考虑儿童房的设计,以及房间色彩这些细微的问题。”
另外,家庭成员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也是业主需要主动与设计师沟通的内容,,比如有些业主有藏酒的爱好,那么设计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信息,在房屋设计中强化酒柜空间的设计,又比如有业主是电影发烧友,设计师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预留下家庭影音空间的线路和插口等。
事实证明,只有自己预先规划好,才最不容易留下遗憾。孙女士凭借自己的经验分析道:“设计师能够考虑到的内容都是大部分家庭共有的习惯,而对于一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爱好是难以提前预料的,因此业主们最好前期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然后在与家装公司沟通时有的放矢提出自己的需求。”
售后服务很重要
买时签好合同 安装维修无忧
通常情况下,安顿好一所新居,必须准备装修房屋、购买家具和电器等三大块费用。而资金合理分配的比例,则应该如下:装修占50%,家具占30%,家用电器及其他占20%。在基础装修中,一般设计费用占装修总价的10%~15%,材料费约占总价的50%~55%,人工费占总价的30~35%。
家居消费是一个大宗消费,而且要用很多年。因此不能只图便宜,一定要注重品牌和服务。特别是在安装和维修环节,小品牌和大品牌的差距就凸显出来了。
消费者的抱怨和投诉,除了产品质量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家居产品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售后或者找到售后无法有效地解决,这是因为很多经销商没有自己完善的售后体系,更有甚者同一个品牌在两三年内甚至会发生经销商变更的情况,这样消费者更是投诉无门。
当你选择了中意的家居产品,购买之前别忘了签订合同。签订的合同中,应详细包括品牌、款式型号、主要材质、配件、保修期限等要素。尤其是在大卖场内购买,更需签订商场统一的销售合同。购买家居产品时尽量选择在大卖场内购买,这样除了家居产品质量有保障以及避免高标低折的尴尬之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售后无门”的后顾之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