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砸招牌的活”干漂亮
李正辉用智慧和汗水干好工作,创造佳绩
2014年09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李正辉和队友正在下抽油杆。
纯梁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二队队长李正辉的每一天都是在充实而忙碌中度过。身为一名作业工人,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艰辛,但他无怨无悔,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首动人的劳动者之歌。
工作难度大、要求高 李正辉主动请缨
9月16日上午6点20分,李正辉准时到井队上看设备运行情况。接下来还要与队员们开晨会,总结昨天的问题,为队员们安排新的任务。他时常到井上排查隐患,并详细记录查到的问题。
李正辉永远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对于有挑战的工作,总是主动请缨。2012年3月,胜利油田拉开非常规油藏开发会战的序幕,李正辉想用这次良好的机遇来检验队伍的技术实力。当时恰逢樊154-平2井完井作业,这是一口大型非常规压裂井,是当时中石化水平井段最长、分段压裂段数最多、设计规模最大的非常规完井水平井。“非常规油藏水平段比较长,有更多的油层可以被开发。但是风险、难度都比较大而且投资高,也很耗时。”这一次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许多作业队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有人私底下将其喻为“砸招牌的活”。
李正辉则主动向大队请战。接到调度令后,他提前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连夜做好了开工准备。“当时心里也没有十成的把握,但是我们提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做了总结,制定好相应的对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出现的问题我们都提前已经预知到,所以处理起来也比较快。”
李正辉从下压裂管柱到装千型井口试压,连续两天未合眼,他与自己的队员们仅用36小时就顺利将压裂用管柱全部下入,并通过试压验证,实现了井内压裂封隔器密封插头成功对接。完工后,李正辉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认真总结,建立了一套符合纯梁地区油藏特点的非常规施工完井配套技术规范。许多同行看过资料后,都拍手叫好。
李正辉不仅工作认真负责,更在油田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方面开动脑筋。他把眼光瞄准了“数字化作业”这一新领域。2012年,他率先在作业二队建立了以“施工现场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作业工序施工要领查询系统、电子闹钟安全提示系统、单井修井档案信息化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一平台三系统”井下作业数字化管理模型,实现了作业修井全过程、施工衔接全要素、工序操作全节点、安全管理全时段的“网格化”管理。
每天工作非常辛苦 一天只能见孩子一面
有人这么形容油田作业工:“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冰,全年一身油。”这或许有些夸张,但这却是油田作业工真实的写照。作业工在作业时无论春天秋冬都是要穿着油田的长衣长裤工装,皮肤不能外露。每日的工作就是要把损坏的钢管、泵从地下提上来,进行修理和清洗,这也是他们为何夏天一身水,冬天一身冰,全年一身油的原因。“作业都是在野外,夏天热、冬天冷,风吹日晒更是‘家常便饭’。”
“其中2000米的钢管重300吨,泵也有200斤左右,虽然有机器可以提上来,但作业工还必须将管线推倒,放到地上,这一步就很辛苦。只要是油井出现问题,一天24小时之内,作业工随时都要进行作业。”李正辉说,“作业工的工作有些简单和枯燥,而且是体力活。”
身为队长的李正辉每天在井队上辛勤的工作,待在家里的时间非常少。“妻子在结婚前就知道我的工作,她很理解我。”李正辉的孩子现在只有四岁,每当李正辉晚上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下了,早上他走的早,孩子还没有睡醒。一天当中只能在晚饭时看一眼孩子。“有的时候觉得很亏欠家人,看见别人能在周末时间陪伴妻儿,非常羡慕。”但李正辉心里明白,自己还有更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在工作上勇创佳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