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索礼”的未竟之问
2014年09月1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一女班主任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近日,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
  课堂上“索礼”事情发生后,哈尔滨市教育局能及时介入,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对老师收礼,尤其对“索礼”的零容忍,当值得肯定和赞许。但是,在及时介入和快速处理的背后,笔者总隐隐约约感到,或多或少还隐藏点什么。
  如,班主任竟然在课堂上公然“索礼”,而且对学生训斥了一堂课,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意。那么,班主任“失常”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背后是否存在“隐情”?或许,班主任也有难言之隐。再如,是教师节当天该班学生未给其他科任老师送礼物,让他没面子?还是别的老师都收到礼物,就她自己没收,让别人怎么看她?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表明,该校在教师节期间存在收礼现象,并且比较普遍。遗憾的是,哈尔滨教育局并没有进行调查。
  再比如,当天下午,班上同学因惧怕老师生气,现场三块五块凑了近400元,加上200多元的班费,一共凑了600余元,为老师买了礼物。虽然,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但是,并不排除班主任将礼物转交给了其他老师。或许,班主任是在代人受过,而承担了所有的责任。
  所以说,对课堂上“索礼”的调查,哈尔滨市教育局绝对不能“就事论事”。一是要查清班主任课堂“索礼”的目的和原因;二是要举一反三,对“索礼”班主任所在学校,以及在依兰全县,甚至在哈尔滨全市,对教师节期间执行“禁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对违反规定者进行处理。
否则,涉事者不会服,公众更不会信。“禁令”不禁,政府公信何在。    (姚明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