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致死案件年轻人居多犯罪主体多为外来人员
2014年09月1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9月11日讯(记者 聂潇潇 通讯员 马笋) 记者从东营区检察院获悉,近两年,公共场所致死类案件罪名涵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抢劫致死等。公共场所致死类案件的犯罪动机,多是因琐事引发的恶性暴力犯罪。
以张某某涉嫌故意杀人一案为例,因与女友婚事遭女方家人反对,张某某遂在东营市一大型商场与正在上班的女友交涉,因遭到拒绝,遂持随身携带的单刃刀向被害人胸腹部、颈部等处连捅数刀,致其失血性休克死亡。区检察院负责人介绍,因张某某手段极其恶劣,而且犯罪现场正值购物高峰,导致部分不明原因的消费者误以为是恐怖分子制造的砍人事件,一时间谣言四起,给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干扰。
据统计,公共场所致死类案件的犯罪主体以年轻的外来人员居多。东营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受理的暴力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为80、90后。“社会经验少、系统教育的缺失导致这类人群的法律意识淡薄,年轻气盛、争强好胜的心理易引发过激行为。缺乏清醒的认识。
近日,为预防这类现象发生,东营区检察院侦监、公诉、派驻检察室三部门制定了《重大社会影响案件联动介入引导侦查机制》,在案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深入案件现场,引导侦查取证。将批捕、公诉、案件后续安抚工作均提前至侦查阶段,协同公安机关分析案情、侦查取证,确保该类案件的处理更为顺利。“另外,为了消除公用场所致死类案件发生后的外界恐慌,及时公开案情信息显得十分必要,避免被人利用制造谣言。”
公共场所致死类案件的犯罪地点多为市区内大型商场、停车场、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一般由直接矛盾引发,所以普通市民不必恐慌。KTV、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也是此类案件多发地点,且案发时间多为午夜或凌晨。东营区检察院提醒广大青少年尽量远离娱乐场所,“尤其是晚上,目击犯罪现场时不要惊慌,更不要加入围观,应立即报警。也请目击市民踊跃站出来,以证人身份指证犯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