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镇中学语文教师盖艳辉交流一年心得——
家长能给我们提意见,这样很好
2014年09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盖艳辉(左二)和市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在一起。(图片由本人提供)
     2013年10月份,作为“城乡结对交流”活动的受益者,东营市垦利县郝家镇中学的语文教师盖艳辉,来到东营市实验中学交流。今年9月,盖艳辉结束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回到家乡学校。她说:“城乡结对交流的目的,就是彼此学习办学理念和各有所长的教学方式。我要把在市实验中学学到的优秀教学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注重与家长互动交流
课外活动丰富教学

  来到位于市区的实验中学,盖艳辉认为与先前的工作环境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学校允许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盖艳辉说,在郝家镇中学,家长们基本是不参与学校工作的。“我们是住宿制学校,孩子们一住就是一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处的日子,远远多于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孩子相伴的时间。而且,学生家长们农活多,打工的也多,照顾孩子们生活、学习的责任几乎全部交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相比乡镇学校,实验中学更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家长群,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提出他们认为在教学、生活上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建议。“设立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很有效的创新方法,家长可以把学校当成办公地点,随时监督学校的硬软件,直接参与进教育教学工作中。”
  除了正常的课堂进度,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频繁的活动,“仅是语文教研组,我参加的活动就有汉字书写大赛、诗歌朗诵比赛、全国作文大赛、各种征文等等。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也会把这个经验带到郝家镇中学。”
学习现代化教学
以后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我在郝家镇中学工作了17年,离开它的这一年,更让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盖艳辉说,在乡镇的课堂里,虽然没有那么多新奇的想法,没有先进的教学技巧,“我们只是尽力让课堂温暖一点,更有人文色彩。”
  盖艳辉说,现代化的教学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先天赋有情感环境的乡镇,更能培养语文老师的浪漫情怀,学生也会体验到城市里没有的东西。“比如我们曾经领着学生走进村子,和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交谈,让大家体会更鲜活的人生经历。我们学校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可以带着学生在柳树下上课,晚上盯着漫天星光诵诗。这些融入大自然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知识。”
  “城乡结对交流的背后,倾注着教育者的梦想。”盖艳辉说,“实验中学一年的经历,我学会了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认识到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学习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我会把自己在实验中学学到的经验一一记录下来,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