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革才能实现“少年强”
2014年08月28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27日,东营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出台《关于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这就意味着东营市各学校的体育课将要发生改变,不再“专宠”多样化,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目,从而锻炼一种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8月28日《黄三角早报》A05)

  人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但少年强急需的学校体育课不足,一是体育锻炼时间不够长,二是体育锻炼重量不重质。此时,东营出台政策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制度层面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最低锻炼时间,强化了体育锻炼质量,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推动学校体育的同时,还为个人兴趣留下了选择余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你踢足球,他打篮球,我玩网球,甚至能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因此,学校体育不会局限于体育课,还会扩展到业余时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学生社团,学校内部和学校之间的运动会以及多层次的体育赛事,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学以致用。
  体育应该是学生一生的“主科”,因为在素质教育中,体育和文化同样重要,也一直是最应该“补课”的。如今,东营政府部门从政策、经济等方面,把体育从“副科”的位置拉出来,既需要学校的支持,更需要社会的认同。所以,东营鼓励家长委员会、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因为只有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锻炼氛围。这就要求,家长和社会也需要为学校体育作出贡献。
  政府大力扶持,学校积极参与,学生自主选择,社会给予鼓励,多元化的体育就会成为现实。就像美国的学校那样,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源远流长的运动项目,或者是篮球名校,或者是橄榄球名校,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学校,比如,很多NBA球星就来自以篮球出名的中学。如果东营的学校体育,也可以与社会体育和职业体育对接,能让高质量的体育资源自由流动,
  这样才会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能自外于真正的体育市场,而应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学校体育的进步,需要政府部门在后面推一把,更需要体育市场在前面拉一把,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愿意发展体育特长,也能让接受了素质教育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做到少年强则中国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