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前,市县级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全公开
部门钱花在哪,百姓心里敞亮了
本报记者宋贝贝
2014年08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8月初,东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旨在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同时,还要继续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在今年10月31日前,全面公开市级、县级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
新调整的审批项目挂到政府网 事项办理情况网上“晒”
  市民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最想了解的是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要走什么流程,多久才能办完。其实,市民只要看看行政审批目录,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为了方便市民和企业办事。按照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行政审批信息公开,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行政审批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收费情况等内容都要公开。
  记者从东营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东营市早有行政审批目录,对各项内容进行公开。另外,对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公开新设、取消、调整或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像最近印发的《关于2014年第一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通知》对一些事项进行了调整,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对事项进行梳理,把所有事项最新的外网公示材料、流程等报请审核,“审核完就会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让市民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而对于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办理信息公开,“东营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有滚动显示屏,显示各事项的办理情况。”
编制行政权力清单 老百姓办事“有的放矢”
  记者了解到,东营市非常重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之前已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要求严格对照实施的依据,开展清理规范,不得擅自增加、扩大或放弃、隐瞒所行使的行政权力。  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对行政处罚信息的公开做了详细要求。行政处罚涉及到很多部门,包括工商局、质监局、海关等多个部门。例如工商局在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政处罚案件时,除了依法需要保护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要主动公开案件名称、被处罚者姓名或名称,以及主要违法事实和处罚种类、依据、结果等,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另外,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还要组织编制市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等行政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行政权力事项的名称、设定依据、实施主体等。
  据法制办工作人员介绍,以前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行政审批清单、行政强制清单,但行政征收和行政确认等行政权力清单却是没有的。“有清单的就在之前的基础上完善,没制定清单的就重新制定,这样一来,哪个部门该干哪些事就有了标准,老百姓有事找政府时,翻权力清单就知道是哪个部门管。”
  选试点循序推进
“三公”经费公开

  东营市一直在努力尝试着推进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并选试点摸索推进,去年就选利津县和部分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并在今年10月31日前,全面公开市级、县级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乡镇政府也要依据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开展政府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试点。
  公开预算可以让市民了解部门要花多少钱,公开决算,市民就能知道部门的钱花到哪儿。据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选市里60个部门和三县两区的部分部门公开,“主要是公开政府口的预算和‘三公’经费,下一步按照省里安排准备公开决算,原则上参照预算的公开范围。”工作人员说。据悉,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主要在本部门的网站上进行公开。
  此外,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信息公开。发布审计结果公告,公开整改情况,提升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透明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