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人员正在检查井口。 本报通讯员 丁剑北 提供

井下作业公司职工正在进行安全检查。
本报通讯员 丁剑北提供
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在胜利油田半年工作会议上指出,油田要以“从严管理年”活动为总抓手,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构建长效机制。同时,上半年胜利油田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碧水蓝天”项目有序推进,环保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坚持安全警钟长鸣
积极整治管道占压
胜利油田安全环保处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挂着一幅幅“安全环保”宣传画——“安全的核心理念”、“HSE管理”等。每一位经过走廊的职工都会看到这醒目的标示,这时刻提醒着每一位职工——“牢记安全,远离危险”。
7月29日下午,孤岛采油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卢峰带领治安保卫中心相关人员对第二批上报管理局的5个管道占压项目进行了现场勘探落实,而在此之前上报的首批8个管道占压项目也在积极整治当中。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单位而言,地下错纵复杂的管道既是能源运输的动脉,又是滋生安全隐患的土壤。尤其在黄岛“11.22”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油田更是加大了对占压管道的摸排治理和联防联治力度。
安全理念必须牢记心中,在强化管网隐患治理工作中,胜利油田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与东营、滨州、淄博、德州等地市沟通协调,制定实施方案,联手整治管道占压、城市管网隐患等突出问题。同时油田组织专家对排查出的管道(网)等重大隐患系统评估论证,分级分类并逐项制定治理和“特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油田有序推进管道占压治理工作,制定了管道占压五年治理计划,以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的占压和加油站、加气站、乙炔厂、化工厂、轻烃站、集油站等易燃易爆设施的占压为治理重点,加大油地联合力度,加快推进治理工作。2014年计划治理837条管线、1562个占压点,占压长度289.85KM。截止目前,已累计消除占压隐患153条管线、276处占压。
认真排查治理隐患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2014年,胜利油田在预防隐患上制定了多项措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主动分析规律,汲取教训,超前做好防范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事故分析,把握规律,优化措施,有效防控HSE风险。油田在深入排查隐患,消除安全风险的同时,还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员意识,营造浓厚的HSE氛围。
在日常管理中,油田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法律责任意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作风转变和从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了油田HSE管理水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引领安全发展;机关部门履职尽责,服务安全发展;基层员工把HSE意识上升为生命意识,形成自觉追求和向往,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操作规程。
“只有重视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把安全工作做好,安全才能与你我同行。”安全环保处工作人员介绍,油田深入开展“我能安全”基础强化年活动,强化海上、井控、承包商等重点监管,积极推进绿色低碳、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有效提升了HSE管理水平,确保了油田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
油田开展了“查找身边十大隐患(风险)”活动,全面开展管道(网)隐患排查。油田成立11个专业检查组,突出管道(网)重点,强化专业检查。二级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全面自查,做到了全面排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深入排查隐患,评估安全风险,落实治理措施。对于列入重点治理的项目,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列出治理计划运行节点。按照“一患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逐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确保风险全部受控。
胜利油田大力强化海上HSE管理,涉海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涉海作业人员的培训要进行取证和复审工作。2013年油田举办海上安全救生培训班53期、油气消防培训班9期、安全资格培训10期、海洋环保培训班和航务培训班各1期,培训学员共5275人次。2014年已举办海上安全救生培训班22期,培训1665人次;油气消防培训班5期,培训243人次。
今年6月16日至30日,胜利油田分8路对60多个二级单位的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现场督导、评价,提高了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油田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对各类输油管线、排污系统、站库、井场、油泥砂存放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涉及饮用水水质污染的各个环节开展拉网式检查,对排查出的环境隐患和各类问题分级、分类制定整改和防控措施。目前,油田HSE大检查中上报集团公司的8个管网溢油隐患问题,已整改6项,另2项正按计划组织实施。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14年6月19日6时58分,胜利发电厂最后一台机组2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各项参数全部符合排放要求,这标志着中国石化最大规模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全部投产,提前11天完成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作为中国石化“碧水蓝天”专项行动的重点工程,胜利发电厂烟气脱硝技改工程全部投产后,预计全年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万吨,相当于63万辆汽车1年尾气排放量总和。此前,胜利发电厂已于2009年完成烟气脱硫改造。
该工程项目是中国石化最大规模的烟气脱硝技改工程,规划总投资2.69亿元,采用EPC模式承建,采用国际上最成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和蜂窝式催化剂,以氨为还原剂,对100%烟气量进行脱硝处置。
数据显示,当日平均氮氧化物排放量为每立方米70毫克。有关专家介绍,这意味着电厂氮氧化物排放减少了90%以上,将对改善东营地区环境与空气质量起到显著作用。虽然脱硫脱硝工程对该厂年增加运行维护成本约1.65亿元,但能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该厂下一步还将积极推进脱硫扩容改造工程,进一步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据了解,该厂外排二氧化硫1488.61吨,占年度指标(11755吨)13%,外排氮氧化物348吨,占全年指标(6737吨)5%。上半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内,未发生重特大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故,油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今年上半年,胜利油田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首个《社会责任报告》,就履行环保等社会责任作出了庄严承诺。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胜利油田发布了《油田环境状况公报》,组织学习了新环保法、“两高”司法解释,通过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油田绿色低碳战略。胜利油田还开展了“绿色生产,一战到底”微信对抗赛、“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成果展评等活动,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