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政务服务大民生,市直30余部门开微博,约10部门开微信
个别“僵尸户”,还需专人维护
2014年08月1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一位市民正在用东营公安官方微信平台查询违章。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8月初,东营市政务中心开通了微信平台,这在东营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市直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互动,随后部分政府部门的微信平台也悄然兴起,成为联系公众的新渠道,并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其中也有个别部门开通微政务平台后疏于维护,甚至成为数月不更新的“僵尸户”。

  公安微博粉丝超44万
10余部门开微信

  8月初,东营市政务中心开通微信平台,进入该平台可以查看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务信息。东营市政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微信平台刚开通,还有一些内容需要完善,下一步还将设置在线咨询、办事指南、办件查询等栏目,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公众互动,提供便民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东营政府部门陆续开通微博、微信等微政务平台。其中,市直部门中开通微博的已有30家左右,如东营市旅游局、东营市环保局、东营市公安局等。开通微信的相对较少,约10家,例如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市政务服务中心、税务、交警部门以及一些社区街道办工作站等。其中,东营市公安局2011年3月开通官方微博,目前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44万。
  “开通微政务平台并非赶时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各部门都在努力在现有条件下,与市民、网友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沟通互动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更多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
发布信息、答疑解惑、网络寻人
微政务作用逐步显现

  微政务平台搭建后,作用逐步显现。日前,西城一女孩出车祸后昏迷,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警方就是通过官方微博,通过好心网友提供的线索,确认了女孩身份,帮母女团聚。其实,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东营市民喜欢通过微博向警方反映情况,而民警也时刻保持着与网友的互动,发布信息、解疑答惑。
  除去微博,东营市公安局还在2013年年初,开通了“东营公安”微信公众平台,这也成为东营政府部门开通最早的微信平台。通过该平台,警方在第一时间向市民发布预警防范、警务动态等重要警务信息和安全防范提醒。在实际操作中,记者还看到,该平台还设有“办事服务”、“查询服务”和“民意直通”三大板块,市民可通过该平台进行车辆违章等查询、以及车驾管、户政、出入境等多项业务的咨询与预约。
  东营市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说:“政务微博微信,还在政府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引导舆情发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年7月,网上热传东营交警“砸车执法”的视频。东营交警部门及时在其官方微博发信息辟谣,原来视频中执法交警“情非得已”。驾车人涉嫌酒驾,但拒不下车接受处理,为了保证路上其他行人安全,交警只能采取强制执法措施。信息发布后,得到不少网民理解。
  部分单位微博“开而不理”
开通后数月不更新

  记者了解到,由于微政务兴起时间并不长,仍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首先,相较于微博,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政府部门的身影明显“冷清”了许多。而且,开通的政务微博,并非个个都“勤快”,个别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已经成为“僵尸”。记者搜索新浪微博解到,东营市一单位的官方微博,自2012年12月份开通,仅仅在当月转发了几条微博,自此之后,便再无更新。有的虽在持续更新,但内容多与政务无关,仅是对其他微博的转发,同时信息发布频率过低,时常每隔一个月甚至更久才更新一次。
  此外,记者注意到,相当一部分职能部门的官方微博由于信息较少,与网友鲜少互动,以至于受关注度程度太低。记者检索发现,许多部门的官方微博,粉丝仅仅有几十人。“如果政务微博开通了,却又长期闲置,给网友感觉肯定不好,对单位自身也有负面影响”市民张先生说。据分析,这一方面与部门是否重视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人手紧缺,无法安排专人维护微博。
  东营市公安一位民警表示,公安微博之所以能发展到44万的粉丝量,与细心维护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对于市民的留言,管理员则进行一对一的人工回应。”目前,东营市公安局实现了官方微博、微信以及QQ群、官方网站等多个平台的高低搭配、优势互补,形成集聚传播影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