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警惕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本报记者 吕增霞
2014年08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现在走进儿童医院,三分之一的患儿是疱疹性咽峡炎,医生提醒广大家长,虽然秋天马上到来,但是这种病的高发季仍没有过去,家长仍需提高警惕。
东营市立儿童医院副主任锡霞告诉记者,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患病期间,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可让宝宝多喝水,别穿盖得太厚,用洗温水浴、枕冰袋等方法物理降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用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可合理选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若高热不退、进食困难,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因病程持续一周,患儿咽痛、哭闹、烦躁、进食少,所以家长要有耐心,不要频繁去医院就诊,在家做好护理为宜,患病期间,食物最好为流食或半流食,不宜过热,清淡并富有营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硬等,这会引发口腔破溃部位的疼痛。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不吃生冷食物。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咽痛等症状,家长要及时送孩子就诊,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在该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水杯、小碗、小勺等,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孩子的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